深加工一定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机会。一个国家农民的富裕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率密切相关。我国农产品加工率仅为55%,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其中,水果的加工率只有10%,远低于世界30%的水平。肉类加工率仅为17%,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有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是中国的农产品上市了。大部分是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初级农产品呢?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巨大。谁来为这些损失买单?要么种植者买单,要么消费者买单。反正批发商和经销商都是唯利是图的。
第二个是中国农产品的原产地。供应链非常匮乏。很多农产品产地,根本没有供应链,也没有标准化的评价。他们都有成熟的生产供应链运营体系,他们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产品,无论是美国的苹果产区,德国的土豆产区,新西兰的猕猴桃产区,河南的甜椒产区,日本的胡萝卜产区。
第三个方面是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工业化种植,但深加工的配套设施很少。养殖,和工厂加工完全是两码事,尤其是小农经济,产量根本不大,根本没有能力做配套的深加工工厂。在欧美,无论是美国西部的大型养殖场,还是河南阳光棚的科技养殖场,丹麦的养猪场,北欧的三文鱼养殖场,都有一套成熟、规范、高科技的深加工配套体系。
美国的花生农场。花生收获后,直接在产地的工厂加工。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直接进入各大食品加工企业,世界著名的猪肉品牌丹麦皇冠。猪肉深加工工厂已经在丹麦、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起来。加工后的猪肉出口到世界各国。挪威的三文鱼养殖场捕捞后直接进入流水线的加工厂,按照标准化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欧美农产品深加工的背后,有三个重要的内容。
第一个是深加工企业都是有实力的。大品牌企业在设备、技术、资产投入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实力。许多深加工企业在投资前都参与了可能的农场。
第二,他们在生产前下单,在种植或养殖前提前下单,这不是生产后交易的模式。他们的上下游供应链非常稳定。
第三,内容是他们的很多行业实际上是垄断的,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运作逻辑。我们看到的四大粮商,背后其实垄断了很多行业。未来中国农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有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希望有更多的财团加入农业生产领域。只有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的语言,中国的农产品才有未来。中国小农经济的今天的农民,在产业链大整合的趋势下,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赚钱之道。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周黑鸭,已经陆续上市了。其实他们本身就是农产品深加工的供应链整合和运营,再加上互联网的商业化运营,这个商机才刚刚开始。未来中国农业产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机会。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