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Cropland abandonment in China: Patterns, driv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food security
发表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影响因子:11.1
第一单位:浙江大学
在线日期:2023年7月18日
了解中国耕地撂荒模式有助于保护耕地,从而确保持久的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对全国范围内的长期耕地撂荒格局认知仍然有限。在该研究中作者通过整合连续的长期土地覆盖、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数据,调查了 1990-2019 年中国耕地撂荒的时空模式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每年平均废弃耕地面积为 2.34 × 104 km2。耕地空间格局和自然因素是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素,但不同农业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每年因耕地撂荒造成的粮食损失约为79.4亿公斤,可养活1985万人。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耕地撂荒模式的空间异质性和驱动力,为治理全球耕地撂荒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启发。
图1.中国九大农业区划分。
(该图层可通过该链接获得资源分享|中国九大农业区划图)
表2.耕地撂荒的解释变量。
图2. 1992年至2019年中国耕地撂荒情况。
图3.1992-2019年一级农业区耕地撂荒情况(a) 一级农业区平均耕地撂荒面积和率;(b) 农田撂荒因经度而异。(c) 农田撂荒情况因纬度而异;(d) 各一级农区耕地撂荒面积;(e) 各一级农业区耕地撂荒率。
图4.次级农业区耕地撂荒。(a-j) 1992-2019 年二级农业区每三年农田撂荒情况;a = 1992 年,b = 1995 年,c = 1998 年·····j = 2019 年;(k) 年平均废弃面积。
图5.各因素对耕地撂荒的贡献。(DEM和Slope代表地形高程和坡度,MAP和MAT代表降水量和温度,PCY代表耕地生产潜力,AI和Division代表耕地分布的集聚和破碎程度;PNAP和RP代表非农人口和乡村人口数比例,NGR和>65描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老龄化,AYE和PIP代表受教育年限和文盲人口,GDP和UR代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化率,TPAM和IFA代表农业机械化和固定资产投入,DisPref和DisCity分别指距地级和县级城市行政中心的距离。)
图 6.解释变量对耕地撂荒概率的影响。a-d,各农业区废弃耕地的边际效应。(a) NER,(b) IMGWR,(c)LPR,(d)SCR。e,全国范围内耕地撂荒的边际效应。具体来说,纵轴值 < 0、0 和 > 0 分别表示每个变量与放弃率呈负相关、不相关和正相关。而且,绝对值越大,其影响力就越高。
图7.粮食损失评估、预测和总人口。(a) 粮食损失评估和预测;(b) 人口数量。
图8.作物潜在产量损失和粮食损失的比较分析。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