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商河县农产品协会】玉米果穗害虫综合防治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7-24  09:46:54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玉米果穗害虫主要包括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等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花丝和籽粒,造成穗粒数减少,湿度较大时,还会引起籽粒霉烂,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其中发生普遍严重的主要有玉米螟和棉铃虫两种。

玉米田棉铃虫别名玉米穗虫、钻心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的雄穗、花丝和果穗。雄穗被害后,造成分支减少,花粉量降低,花丝被害后,影响授粉受精,出现秃尖和花粒,果穗被害后,造成穗粒数减少,幼虫排出大量虫粪,污染果穗和籽粒,造成籽粒霉变,导致玉米减产。棉铃虫在我省每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一般在5月上旬羽化产卵,主要在麦田及部分早春作物上发生为害,第二代发生盛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主要为害棉花、番茄等作物,第三代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棉花、玉米及番茄等茄果类作物,第四代主要发生在8月中、下旬,除为害棉花、茄果类作物外,主要危害玉米,蛀食玉米果穗。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萎蔫的杨柳枝对成虫有诱集作用,卵散产在嫩叶或果实上,每雌可产卵100—200粒,多的可达干余粒。棉铃虫虫喜温喜湿,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一90%最为适宜。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属。幼虫俗称蛀心虫,属蛀果性害虫,主要危害板栗、玉米、向日葵、桃、李、山楂等多种农林植物和果树。我省每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向日葵、蓖麻等残株内结茧越冬。翌年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化蛹,5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羽化,越冬代成虫把卵产在桃树上。一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羽化产卵盛期,7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二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在8月旬,成虫集中产卵孵化,进入3代幼虫为害盛期。主要蛀食雌穗,取食玉米粒,并引起严重穗腐,蛀食茎秆造成植株倒折。初孵幼虫从雌穗上部钻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轴,钻蛀穗柄常导致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蛀孔口堆积颗粒状粪渣,造成穗腐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主作物为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及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苗期为害造成玉米、高粱等“花叶”,造成谷子“枯心”。拔节抽穗后主要危害玉米果穗、茎秆和雄穗。幼虫从果穗顶端钻入,取食花丝和籽粒,花丝被害后,影响授粉受精,造成花粒和秃尖,籽粒被害后,造成籽粒缺失,湿度较大时,还会引起籽粒霉烂,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幼虫钻蛀茎秆,造成茎秆输送养分和水分能力降低,一旦遇到大风,容易从虫口处折断,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减产。在我省一般每年发生3代,通常情况下,第一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春玉米心叶期,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抽雄吐丝期,第二代卵和幼虫的发生盛期大体为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心叶期,第三代卵和幼虫的发生期为夏玉米穗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和扩散能力强。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羽化当天即可交配。玉米螟受光周期及环境条件影响,有滞育现象发生。

高粱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与玉米螟混合发生。主要危害高粱、玉米及粟、甘蔗、薏米、麻等作物。初孵幼虫在叶腋、心叶内群集危害,啃食心叶叶肉,残留透明表皮,稍大后咬成不规则小孔,幼虫能吐丝下垂,转移到其他植株心叶内危害。3龄以后,幼虫在原咬食的叶腋间蛀入茎秆或果穗内,有的在叶腋间继续危害。高粱条螟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而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蛀入,蛀茎处可见较多的排泄物和虫孔。蛀茎后高粱条螟幼虫环状取食茎的髓部,受害株遇风易折断,断处呈刀割状,被蛀茎秆内可见幼虫数头或十余头群集,造成秕穗,减少穗粒数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高粱条螟在黄淮流域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和高粱秸秆中越冬。第一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多在夏高粱、夏玉米心叶期危害,第二代卵7月末始见,8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第二代幼虫主要在夏高粱、夏玉米茎秆及穗部危害,直到收获。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秋冬种深耕翻土地,破坏蛹室,同时及时处理寄主作物秸秆及残茬,降低玉米穗虫越冬基数。二是种植抗性玉米品种。三是调整耕作制度,压减春播寄主作物面积,降低虫源基数。

2、生物防治。一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玉米穗虫产卵始、初盛和盛期释放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3次,每次放蜂15万-30万头/hm2, 设放蜂点75-150个/hm2。放蜂时蜂卡经变温锻炼后,夹在玉米植株距离地面1m处。二是利用白僵菌治螟。在心叶期,将50亿-100亿分生孢子/g的白僵菌拌炉渣颗粒10-20倍,撒入心叶丛中,每株2g,防治效果持久且较好。三是施用苏云杆菌制剂(B.t),在玉米心叶末期,可亩用商品B.t颗粒剂0.7-1kg施于玉米心叶内,防效显著。

3、物理防治。一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利用性诱剂诱捕器杀虫,减少田间落卵量。

4、化学防治。一是玉米心叶期防治,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按1.5g丢心防治,也可亩用25%氯虫本甲酰胺20-30ml、1.8%阿维菌素20ml、1%甲维盐15-2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二是玉米穗期防治,可在玉米抽雄吐丝期防治,药剂同上,为提高防治效果,可间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