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常常想如果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会不会买不到吃的?毕竟疫情的时候已经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挫折,但是放到整个大历史上来看,新冠确实是个小小的挫折,饥荒曾是人类的巨大的敌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长时间地沉醉于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感知里,认为世界是平的,人类社会在向一个新时代迈进,忘记了人在自然中仍渺小的定位。近几年来,在风云诡谲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日益尖锐的国家间的、阶级间的矛盾面前,反思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在漫长的历史的长河中,这几十年的繁荣史仅仅是沧海一粟,人类社会是否能真正跳出治乱兴衰的周期率,过往的苦难会不会重新发生?是一道迫切的判断题,想一想14亿人抢吃的,就觉得不寒而栗。
一、全球的人均耕地面积及生产率
以前听说中国的经济是一条疲惫的老牛拉着火车箱,用来比喻中国经济落后的农业和快速发展的工业间的矛盾。工业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会侵蚀农业社会,从人口、土地资源等等方面,全世界的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在下降,且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的内卷,很多像印度等国家的城镇化进程预计还要加速。
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可以用生产率的提升来补充,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和其他的行业一样,农业的生产力也到达了巅峰,同时也伴随着对化肥等使用量的提升。研究农药认为现在新药出现的频率明显的在降低,杂草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这些都是不进则退。
二、库存
古代人都觉得存粮是很重要的事情,是防御风险的根本,古代人形容国家富裕的言辞是粮食盈溢,意思是满到溢出了仓库。资本主义出现以来,最强调的是资本的利用率,库存被认为是浪费,库存更多地是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经济越好,库存就越低。从形态看,16年基本上是农产品的库存的巅峰,此后基本上是在下行,这和工业体系基本上也是一致的。
三、地缘政治
农业史同样是一部政治史,在棉花帝国里面,深切地体会到资本家是如何地改造农业,书里面说英国的资本家很难劝说印度的农民抛弃口粮改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后来借助帝国主义的力量强行推进了几个区域,结果后面这几个区域造成了饥荒,口粮和经济作物相对地讲是竞争关系。地缘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的很多国家都在强调粮食安全,但是耕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这必然地会导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小。我们把中印的棉花种植面积的历史数据拉出来看,发现棉花的去产能在14-15年就持续在进行了。单单棉花的数据可能证明力有限,基于数据源的有限,我们又把巴西和国内的糖料的种植面积的数据拉出来看,发现也是一样的。经济作物的去产能和工业品一样,早就在进行了。看来经济作物的产能周期和工业的产能周期一样都是在走下坡路。
四、气候
人的无限的欲望和资源的有限性是永恒的矛盾,很明显的是地球能够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同时所有的人都希望过的更好,欧美要更加繁荣,中国要现代化,印度要赶超中国,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当今世界越来越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如果按照周期率来看,全球生产力真正见底的时间是2005年左右,但是人为了维持高速的增长,采取的办法是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这种情况又过了10几年后,很明显已经难以为继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认为当前的世界的资源和能效水平支撑不了这个体量下这个增速的经济水平。气候的异常只会越来越多,而气候对农产品的影响恐怕要比科技大的多。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