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医保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对于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农合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连年上调,从10元快速增至数百元,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当下收入大幅减少,家庭经济紧张的时候。
那么,今年新农合医保费用是否继续上涨?能否真正体恤农村居民的实际经济困难,减轻他们的负担?
7月28日,国家医保局等三部门印发文件,明确2023年新农合医保筹资标准提高至102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640元/人,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人。相比2022年,个人缴费标准再次上调30元。
其实,380元的个人缴费标准只是要求的最低缴费,不代表每个地方都按照这个标准收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物价水平有差异,居民医保的保障水平也不同,很多地方标准高于政策要求的最低标准。
个人缴费连年上调,如同“温水煮青蛙”,已经超出许多低收入农户的承受能力。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家庭来说,这个涨幅或许并不算太高,但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和家庭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如果按照一个四口之家来计算,一年就需要缴纳约1500元,而有些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还会适当上浮缴费标准,比如广东珠海市就规定成年人缴费500元,未成年人缴费350元,那么一个四口之家就需要缴纳1600元。
面对新农合“涨价”的现实,很多农民都表示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新农合虽然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是报销比例不高、起付线较高、限额较低、异地报销不便等问题依然存在。他们觉得自己交了钱却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和服务,感觉不划算。有些人甚至表示不想再交新农合了。
新农合医保应该是为了让老百姓少花钱,能够看得起病,主要是减少农村家庭因病致贫。政策绝对是好的,但是不得不说在实际效果上却有违初衷,首先一点就是新农合的缴费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农民交不起这个费用了。医保的本质宗旨是让群众“看得起病”,如今因负担不起费用而被迫断缴的情况时有发生,是否与医保的初衷背道而驰?
更值得注意的是,医保费用上涨并未对农民看病负担形成系统性减轻。许多农村地区医保报销比例仅50-60%,“看病难”问题依然突出。同时,过度检查、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也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由此可看出医保费用上涨的效果实在有限。
全民免费医疗是很多人呼吁的,当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很难实现的,因而医疗保险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但是如果医疗保险不能减轻病患家庭的负担,花钱看不好病,那么这样的保险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作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渠道少,尤其是农村老人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养老金杯水车薪。因而不断上涨的新农合成为了压在这些人身上的大山。减免农村老人医保费,将是政府落实惠民政策、让老人无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
虽然今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上涨30元,但居民医保缴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医保待遇的提高,需要医保基金来保障,适当提高缴费标准是合理且必要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虽然交了钱,也不希望自己生病,要抱着平和的心态,有病可以报销,没病就算为国家做贡献了。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分享,您的支持是最好的鼓励!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