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推进乡村振兴 迈向共同富裕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10  09:52:36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需要更加重视共同富裕的阶段。与此同时,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正在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三农”工作重心呈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日趋重要。在此背景下,以促进共同富裕为导向,优化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促进三者融合互动、相得益彰,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日益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要求“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内容,并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内容。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注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1]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他所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2]在此背景下,深刻理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紧迫性,有利于创新政策,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优势互补。

  科学把握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且要求我们在继续重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收入差距合理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惠及居民的广泛性和居民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可得性,更加重视居民发展机会的普遍性改善和就业质量的普遍性提高,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居民素质、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居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广泛认同感,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要求的。比如,在重视产业发展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推进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人民安居乐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既要全面分析新发展阶段的国情农情,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又要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二者相生相长、耦合联动。

  坚持系统观念有效选择推动共同富裕的方法和路径。鉴于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呈现对立统一关系;统筹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有机衔接、协同发力,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如推动共同富裕是坚持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在培育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同时,注意协调创新与共享的矛盾。在鼓励涉农龙头企业和产业组织增强创新引领能力的同时,把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和产业组织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的重点,从支持其自身创新发展转向优先鼓励其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上,鼓励其带动中小微企业加入龙头企业主导的分工协作网络,将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与鼓励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结合起来,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命运共同体”,营造领军企业“顶天立地”、创新型企业“开天辟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氛围。在鼓励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将重点转向鼓励其同传统产业业态模式融合发展和优势互补上,培育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引领带动能力上,助推提升涉农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或让农业、乡村产业更好地融入国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行动中。况且,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合理化,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比如,促进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化,有利于通过不同层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梯次提高与差序分布格局的有序构建,培育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层层递进的“雁阵模式”,延长我国许多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甚至促进产业发展的无效供给及时转化为有效供给,夯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底蕴。

  深刻认识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全面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深化对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城乡关系演变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需要出发,深刻认识促进共同富裕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依然在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要抓紧抓好的深层次问题。如近年来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效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数,但就总体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如果将分析视野从收入差距拓展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甚至民生福祉,则城乡之间差距更大。如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数字政府服务方面,城乡数字鸿沟更为鲜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等民生福祉状况差距也较大。城乡人口、劳动力素质的巨大差距和乡村以精英人口为重点向城市的倾斜流动,甚至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城市的状况,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容易面临农村人力资本的短板制约和后劲不足的困扰。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