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抱城廓,绿水绕人家
连绵的群山
赋予乡村坚韧的品格
行走古道,触摸时间的留痕
时间穿梭,带走的是浮华
带不走的变成了永恒
在这个炙热的盛夏
让我们跟随
“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
感受传承至今的“永恒”智慧
团队名称: 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指导老师:张琨
实践成员:杨剑波 田祺 路锦华 郭子晨 赵羽 成家俊 李一甲 赵海翔 张一豪 李冰毅
实践时间:2023.7.19-2023.8.1
为响应大学生积极投身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西峡、延津和平原示范区三地开展了为期八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厚植爱国情怀,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城乡互动平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7月19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西峡集合,乘车到达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香菇种植技术实验科研中心所长白明峰热情接待各团队成员。
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并与白明峰所长合影
到达农科院之后,白所长通过对“菇行四海,康养天下”记录教育片的讲解,使团队成员初步了解西峡县的三大支柱产业——果菌药。
随后,白所长带领实践团参观食用菌种植园区,讲解食用菌基本知识与栽培技术等。接着,白所长带领实践团进入尚在建设的生产车间,讲解车间的建设设想与生产流程。最后,实践团跟随白所长参观科研服务区,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见识到各种前沿的食用菌菌种选培与分析仪器。
观看西峡香菇发展宣传片
白所长给团队成员讲解香菇的生长条件
白所长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生产车间
下午,团队成员来到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学习考察。
实践团前往百菌园并与公司总经理王庆来合影
总经理王庆来先后带领实践团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食用菌加工车间、干菇储藏冷库、菌菇酱油酿造场、科研中心、产品展示区、电商培训基地。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认识到现代化菌菇生产加工产业链的先进性,同时也对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及出口产品感到新奇与赞叹。
离开百菌园,团队成员前往香菇市场,调查季节香菇产销情况。在市场调研之后,团队成员深入伏牛山实地寻找野生菇种,通过带队老师的实地讲解,成员们了解了野生菌种生长与采摘过程,并辨别出灵芝、红香菌等菌类。
团队成员参观香菇酱油制作现场
团队参观百菌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成果
实践团深入伏牛山学习进行野生菌采摘
这一天,团队成员们在参观走访和亲身体验中收获颇多。在白明峰所长的带领下,他们在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参观,切身了解分院的布局和发展。通过白所长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分院的建造背景和建造历史;明白菌种的培育、接种等过程和菌袋的制作过程;知晓西峡食用菌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也发现西峡食用菌运营模式下面临的人才稀缺、废料利用低等问题。团队成员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峡县的产业发展将越来越好。
为进一步了解西峡当地“菌果药”三大支柱产业,了解西峡在推进生态美、产业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策略,7月20日上午,“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实践团前往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合影
首先,讲解员带领实践团走进仲景广场,观摩与学习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石雕像和生平介绍石柱,实践团成员均对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历代名医的伟大事迹感到敬佩与崇拜。
接着,讲解员引导实践团进入仲景文化厅,墙壁四周布满《伤寒杂病论》药方,在其下方是两组铜板雕刻画,生动讲述了名医张仲景的学医之路及千古流芳的行医事迹。
随后,实践团来到药材展示区,观看众多或常见、或名贵的中药材如石斛、人参、茯苓等的精美标本,学习常见中药材的功效作用。讲解员带领实践团参观公司的产业布局模型,同时向实践团成员展示市面上的一些仲景品牌产品。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公司的一条完整的药品生产线。
实践团进入园区内的百草园,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实地亲身观察、学习各种中药材的种植、生长情况,对西峡中医药特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后,实践团在医圣张仲景雕像前留影纪念,医圣雕像栩栩如生,仿佛穿越1800多年时空,望向前往伏牛山的采药道路。
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医圣张仲景的生平
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参观仲景皖西制药流水线
下午,实践团来到中国猕猴桃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猕猴桃在西峡当地的种植历史、种植模式、品种特色、影响力等。随后实践团进入猕猴桃种植区,观察尚未成熟的猕猴桃果实,学习猕猴桃的生长周期及生长需求。
团队成员实地考察猕猴桃生长情况
通过此次实践,成员们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西峡县“菌果药”中“果”和“药”的了解,而且在企业的发展史中成员们也深刻感受到仲景宛西制药的匠心传承,看到国家的飞速发展,了解到中药学学科在护佑人类健康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同时在博物馆的参观中,加深了有关对猕猴桃历史、种植等方面的了解。
在中国小麦的大舞台上,流传着一句“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
7月22日,“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跟随指导老师——我院团委副书记张琨来到号称“中国第一麦”的延津县,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法成、产业园创建办公室主任李强热情接见实践团一行,并举行座谈。
张琨带领实践团在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参加座谈会
赵法成局长详细介绍了延津小麦过去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种植模式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近年来延津县不断加大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广优质品种、高效施肥、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他还提到延津县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小麦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和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听完赵局长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敬佩,并就小麦管理技术方面对赵局长提出相关问题。张琨询问了关于小麦品质保障的具体措施和质量监管情况,赵局长耐心解答,他强调延津县建立了完善的小麦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批小麦都能得到准确的来源和生产过程等信息,从而保障小麦的品质和安全。
张琨代表实践团向赵局长询问小麦产业有关问题
在座谈中,实践团了解到延津县在小麦加工方面也有一系列的发展规划,计划进一步提高小麦粉加工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结束座谈后,实践团表示将继续深入调研,与当地农民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借鉴延津的成功经验,推广先进的小麦种植和生产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实践团在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前合影留念
通过本次座谈会,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延津县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乡村振兴的成功路径。他们深刻领悟到,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紧密合作,都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提升的关键要素。
7月23日上午,实践团跟随张琨老师来到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与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春光、河南金粒鑫大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元进行会面,李强主持会议。
实践团在延津县发改委会议室参加座谈会
会议开始时,张琨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此次实践调研的探讨方向,强调实践团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小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探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小麦生产方式。
随后,耿春光和刘春元围绕“延津县小麦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作专题汇报,深刻解析了延津县小麦产业体系发展状况、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重点方向等内容。耿春光向大家分享延津县小麦种子产业发展和推广方面的经验及近年小麦生产与销售情况,强调高品质种子对小麦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刘春元向大家介绍当地小麦产业链的运作情况及在小麦种植技术和品质提升方面所做的努力。实践团成员分别就有机小麦、农业保险购买情况、麦种品质等问题进行提问,两位企业负责人进行详细解答。
耿春光为团队成员讲解金粒麦业发展历史
下午,张琨带领实践团前往延津县农业农村局与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工会主席苗子胜、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祁中义、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良成进行座谈,李强主持会议。
与延津当地知名小麦领域从业者进行座谈
会上,张琨首先向三位小麦产业从业者阐述实践团对小麦产业的重视和研究意义,表达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小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借鉴各位从业者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小麦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苗子胜向大家介绍延津小麦产业发展历程与影响力,强调工会积极推动农民工参与农业生产和加工,为农民工就业和收入增加提供支持。祁中义详细介绍公司在小麦粮油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保障措施,强调产品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彭良成向实践团分享合作社在小麦种植方面的合作模式和成果。他表示,合作社依托科技和规模效应,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合作社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
祁中义为团队成员讲解延津小麦发展历程
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与从业者们就小麦种植技术、品质控制、市场销售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双方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推动小麦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实践团成员向从业者们请教一些实际问题,希望从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更多启示和指导。
张琨在会议结束时对三位从业者的分享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实践团将继续深入调研,将本次座谈的成果整理成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与当地单位和企业的交流,实践团对延津小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更具体的认识。他们对小麦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为推动中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在延津县农业农村局与各位领导和专家合影
通过此次座谈,实践团成员决心将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与当地农民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学习和讨论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通过本次实践调研,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心,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7月24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鲁花(延津)面粉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们在展厅中感受到鲁花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展示板上介绍了鲁花的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和产品开发,让他们更加了解企业的愿景和对小麦产业的贡献。
鲁花(延津)面粉公司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介绍公司产品
随后,实践团走进延津鲁花面粉加工车间,了解小麦面粉和其他产品的精细加工过程。
实践团参观鲁花(延津)面粉公司产品生产线
接着,实践团前往延津克明面业有限公司。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创建历史后,讲解员带领实践团走进生产车间实地观察挂面、速食乌冬面、速食拉面等的制作过程,团队成员通过丰富的产品,了解到农产品深加工对农业附加值的意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的操作,展现了企业高水平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
参观克明面业生产加工车间
了解克明面业的各种面制品
下午,实践团抵达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寇复宾经理热情接待实践团一行并举行座谈。
会上,双方就小麦种子的生产与加工进行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们也向寇复宾请教了一些农业技术问题,探讨农业科技在农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寇复宾为大家介绍企业经营模式
寇复宾为团队成员讲解帝益麦种业发展历史及未来规划
最后,实践团前往延津县小麦文化馆,探寻“中国第一麦”的奥秘,感悟农耕文化。进入小麦文化馆中,生动的实物向实践团呈现了小麦的“前世今生”,通过丰富的资料了解到延津小麦产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延津农业农村局小麦服务中心姚艺红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延津县小麦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规划为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稳定供应提供持续的动力。
通过参观学习,实践团了解了“延津与小麦的故事”,体验到了延津小麦的“七十二变”,同时加深了成员们对小麦的认识,深刻感受到了小麦产业发展对延津县的重要性。
实践团前往延津小麦文化馆参观学习
实践团在智慧农业大数据处理中心前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参观和学习,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农村小麦产业的重要性和潜力。他们在与企业和专业人士的交流中汲取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增长了见识,并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7月25日上午,实践团跟随张琨来到延津县供销社延寿为农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学习,延津县供销社延寿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元智及山东易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位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并举行座谈。
李元智回答团队成员问题
团队成员与负责人李元智合影
会上,实践团成员与李元智及易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延寿为农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流程,感受到农村振兴取得的实质性成果。
下午,实践团来到延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开始实地考察学习之旅。在示范区,他们深入了解农业现代化的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农产品质量。
实践团在延津高标准示范农田前合影留念
实践团到延津县高标准示范农田考察学习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示范区内的高效种植基地和农机化作业现场。在种植基地,他们看到先进的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作,如自动灌溉系统和农产品追溯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得到优化,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振兴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的巨大推动作用,看到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认识到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也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这次实践经历让他们对农村振兴充满信心,并表示将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6日上午,张琨带领实践团来到延津汇晔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花生与芝麻制品的生产流程与步骤,公司副总经理郭希耀热情接待实践团一行。
郭希耀向实践团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主营业务。特别强调了公司在花生与芝麻制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生产车间,亲历花生与芝麻制品的生产过程。在车间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效的操作流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他们了解到公司对原材料有严格的把控,对产品各个环节严格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郭希耀为团队成员介绍公司石磨香油加工生产基本设施
下午,实践团进入新乡隆嘉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副总经理常江、生产技术科科长牛保志、综合科科长申长恒出席座谈。
在新乡隆嘉实业有限公司展开座谈会
会上,常江向实践团介绍公司向贵州茅台集团供应小麦的模式。他表示,公司向贵州茅台集团供应小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牛保志和申长恒分享了他们在生产过程和市场拓展中的心得和经验。牛保志强调公司在小麦生产和加工环节的严格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申长恒分享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实践团前往新乡隆嘉实业有限公司学习
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他们的发言,纷纷向公司管理团队表示赞叹和敬意。大家对公司的战略合作模式和市场拓展能力深感钦佩,同时也对公司在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表示敬佩。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对食品制造业的现代化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食品产业的兴趣。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食品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食品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思考。成员们表示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食品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31日,为深入了解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规划和建设情况,“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校团委副书记雷雯、院团委副书记张琨的带领下来到了矢志“立足中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中原农谷核心区进行学习实践。
实践团成员与雷振生教授、周正富教授合影留念
学习实践伊始,实践团来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在这里,队员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原学者、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雷振生教授以及神农种业实验室科研骨干周正富研究员、秦毛毛研究员。雷振生教授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等进行详细介绍。接着周正富老师分别从实习内容安排、创新平台建设、小麦丰优团队、优质小麦分子辅助育种四个方面向实践团进行介绍。
在神农实验室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雷振生教授为团队成员分析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两位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园区的两栋主实验楼。从新品种的选育到现代化的栽培模式,从品种的审定到最终实现产业化,科研工作者们陪伴小麦走过了全部历程,他们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长城添砖加瓦,在河南这个举足轻重的粮食大省释放青春能量。
周正富研究员带领实践团参观神农种业实验室
周正富为实践团介绍神农种业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跟随周正富的脚步,实践团进入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了解分子标记高通量检测两大技术手段、基因编辑技术、远缘杂交技术,见识到神农种业实验室先进的科研环境。
实践团参观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随后,实践团来到品质检测与加工实验室,秦毛毛热情地带领实践团一行,讲解了小麦磨粉机器、小麦种子储存等,了解小麦品质测评方法,明确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表型结合的重要性,并来到蒸煮间和烘焙间,实践团通过两个实验室的参观,见识到小麦新品种培育到审定再到推广的来之不易。
秦毛毛为团队成员介绍磨粉机的操作方式
神农种业实验室研究生为实践团演示试验操作
下午,实践团前往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豫东综合试验站,张晓锋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了葡萄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并邀请老师和实践团品尝了夏黑葡萄,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葡萄果肉鲜脆多汁,鲜食品质极优。随后,实践团来到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郭鹏老师介绍了玉露香梨等品种以及梨园的管理模式。
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葡萄品种
在中原农谷展示中心,队员们迎来了此行的最后一站,通过大量的食物产品、影像视频、优秀科研成果、农业机器等,团队成员切实感受到中原农谷丰硕的发展成果。解说员为队员们讲解中原农谷如何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实践团深入学习中原农谷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深刻领会“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实践团在中原农谷展示中心参观学习
实践团在中原农谷展示中心合影留念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推动。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学习和研究,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农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
当在实践中充实自我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
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案编辑
冯艺朦 张一豪
本期校审
胡月琰 张 君
统筹策划
金新春 段依琳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