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驻村风采】情系河南、爱洒草原,用实干赢得百姓赞誉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14
11:00:10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短寸平头,中等个子,衣着朴素,在黄南州河南县托叶玛乡曲海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华年熟稔地和牧民们打着招呼,看上去与这里的村镇干部并无差异,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融为一体。2021年7月,没人动员,他主动申请到3500多米的黄南州河南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理由很单纯——自己是牧区长大的,想为牧区做点事儿。就这样,51岁的李华年离开了青海银保监局,再次踏上雪域高原。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李华年就是一个“急性子”,到村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情民意。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实情摸透,他经常走村入户、翻梁越脊,与群众拉家常、聊生产,并随身携带了两样“法宝”:惠民政策一本通和民情日记本。一方面,深入宣传新时代党在农牧区的一系列好政策,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另一方面,了解牧户家庭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倾听群众所想、所思、所盼,重要民生信息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上任不到两个星期,他就走遍了曲海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牧民索南东周家未通电、华旦才让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诺日与周多才让存在矛盾纠纷……这些问题,他都一一记录、认真思考。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实地走访,全村181户家庭的基本信息,经济收入情况他都熟记于心,特别是对脱贫监测户的信息更是了如指掌。
“给钱给物,不如建好一支队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比留下什么都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李华年一直重视党支部建设,常常说“党支部是村里的先锋队,有了强健的党支部才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首先从强化支部建设入手,多方协调争取资金66.1万元,翻修曲海村组织活动场所。村党支部书记尕藏三智激动地说:“这么好的阵地,党员活动室、百姓大舞台、露天电影院等一应俱全,现在想搞什么活动都有地方了,条件真是大变样。”阵地建好了,他又从村“两委”和监督委员会入手抓队伍建设,带领支部一班人牵头制定完善坐班值班、代理代办、联系群众、“三会一课”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大事小事都与班子成员商量定夺,及时公开公示,规范了支部日常运行。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李华年带领班子成员化身宣讲员,频频往返于牧户家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宣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李华年同“两委”班子一起,开展普法宣传,大力推行“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促进曲海村和谐发展。起初,村里党员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压力、无责任的状态,为让党员“有事儿”干,他与班子成员研究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活动,制定政策宣传、民意调查、带头致富、纠纷调解等8个岗位,61名党员全部认领岗位,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全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为村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也是李华年驻村后着力最多的工作。曲海村产业项目少、规模小,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于是,李华年结合曲海村实际情况,和“两委”班子多次研究,最后决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牧户”机制,运用金融“双基联动”贷款模式,拓宽集体增收渠道。为了发展畜产品加工销售,他付出了不少心血,千方百计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22.3万元,新建曲海村畜产品加工销售中心,建成后将会进一步打开畜产品销路。“我们合作社的曲海酒店因为消防设施不达标,一直无法正常经营,李书记为我们解决了消防设备,增添了客房设施,还把酒店全面翻修装潢了一番。”合作社会计扎西东智笑着说道。“托单位的福,事办成了,脸上有光。”不到两年,李华年为曲海村争取到各类资金90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3万元,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89万元,社会援助资金110 万元。“群众认可,是我最大的成就,牧民增收,是我最大的快乐。”2022年,曲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14.4万元,较上年增长42.5%。一份沉甸甸的业绩单上满载的是这个“70后”第一书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