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 “冷链魔方”—创新服务项目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21
17:45:05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为加快贯通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解决冷链不足、断链等难题,由南京农副物流与中车城市交通合作打造的“蓄冷式冷链集装箱”,采用“相变材料+蓄冷技术+数字化应用”实现了冷箱单元式模块化、智能化作业。产品历时四年迭代,相较于传统海运冷柜能够节能50%以上,并且具备充冷时间短(1-2小时),储能时间长(3-7天)的优势,可按需定制多种尺寸的冷藏与冷冻箱,有效缓解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冷链断链和不足、货损大、托管费率高、占地审批长的等痛点,目前已在华东、西南等地区的应急保供、农批贮藏、干线运输等领域使用。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始终围绕“助力农产品流通降本增效”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作为衔接上游种植地和下游消费端的农批龙头企业,冷链物流存在“用不到”和“用不起”是商户反映的普遍难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地冷库少,冷链用车难。田间地头由于用地审批难,接电不方便等原因,田头用于预冷和冷藏的冷库一直都是各种植产区面临的难题,此外采摘时期较为集中,冷链运输价格起伏大,给商户增加额外负担。二是小型冷库能耗大,不安全。批发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型冷库用地审批难,投资强度大,往往采取“前店后仓”的模式,普遍做法是在档口建设简易冷库或放置海运冷柜,由此带来高能耗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三是流通链条长,冷链一站到底成本高。从种植到销售端的环节多:短驳、运输、中转和多次装卸,冷链断链或不足则出现腐损,若要全程冷链,则需要在管理、调度和成本上追加投入。冷链物流主要有:仓储技术、运输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民生保障为目标,从农产品冷链难点切入,项目的主要目标:1、满足行业标准化、智能化和环保化趋势要求;2、满足节能减排和碳中和;3、具备全数字化管理的服务需求;4、具备灵活性、扩展性,为民生做贡献。十三五以来,公司成立全资供应链子公司,在运输组织、模式搭建以及设备选型上不断探索解决方案。通过与中车城市交通集团合作,借助其在研发和生产的雄厚实力,结合我市场交易体量大,场景丰富等特点,双方合力打造了“蓄冷式集装箱”冷链创新产品和一系列解决方案。
项目以“相变蓄冷”(是指相变材料在物质形态变化过程中,将其中的显热、潜热或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进行高密度储存,从而调节和控制环境温度的技术)这一技术环节入手,起因于该技术可实现冷量存储的目的,有效满足无源制冷,解决接电不可移动,恒温控温不确定、需持续维护等难题。具体过程:将相变蓄冷材料植入冷链集装箱,通过“充冷—蓄冷—保冷”的循环操作(见图1),确保箱体在充冷后以“无源不接电”的状态持续释放冷能,利用箱体内的传感设备和充冷机组的数控模块,由自主研发的云平台进行智能充冷、监测、补冷等操控来保持恒定温度、湿度,助力农产品保质保鲜。
图1:工作原理
项目技术以“短时充冷,长时蓄冷”为目标,持续攻克了材料、充冷、控温和保温等技术难题,功能上从最初的充冷8小时以上缩短至目前的1-2小时,保冷则从最初的1-2天到目前的3-7天,节能从最初不足20%到目前的70%以上(见图2)。
图2:与传统海运冷柜相比较,迭代过程的节能升级
项目初期以冷藏(0-8度)箱体建造为主,分阶段进行了果品、蔬菜、副食品等农产品长达两年半(2019.04-2021.05)在不同季节的测试,同时组织了种植、批发和零售端客户在多场景下的应用,比如种植区的预冷和冷藏,批发市场的周转贮藏以及零售端的保温销售等,利用云平台全程监控从商品储存时间、湿度到出库后的品相等,反复验证并调整方案设计(见图3)。
云平台主界面(左) 充冷监控(右)
测试中一方面对预设目标达成不断反馈优化,另一方面以商户需求为引导去解决各种新问题。如货物存取过程,温差产生冷凝水,通过加装排水装置予以解决。如为解决货物分批入驻温度不均,则开发了气动导流(见图4)。截止目前,已经陆续优化问题点约150多项。
图4:优化后的气动驱动导流模式
产品在研发和应用阶段陆续取得53项专利和19项著作权,针对传统机械式制冷进行了相关对比(见表1)。
(一)应用场景:疫情保供—应急生鲜贮藏
2021年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应指挥部要求紧急吊装蓄冷箱至现场,为指挥部提供后勤保障,从吊运到安装仅用了4个多小时,期间以远程充冷、补冷操作,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见图5)。
图5:应急保障(二)应用场景:批发市场贮藏与周转
产品应用于上海辉展、南京众彩农批市场,对比机械制冷冷柜,蓄冷式冷箱在节能上优势明显(充冷3小时对比运行20小时),管理上可远程控制和智能监测,无须人力巡检,此外在保鲜效果上更优于传统冷柜(见图6)。
图6:农批市场应用目前已在众彩园区内建设占地13亩的冷链集配中心,设置100条蓄冷式冷柜,作为周转冷库使用,解决市场库容不足、高能耗、难审批等难题。将同步在产地端进行移动式预冷库和冷链甩箱的测试,通过冷箱与普货箱的组合,摸索一站式冷链从田头到终端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实用性。
未来,我司将深入与冷链装备商、研发企业和物流平台的合作,依托移动冷仓这个重要的节点,利用装备+技术+运营在推进冷链存储规则及建设储运服务标准,为农产品产地、生鲜批发商等客户推出“智能仓”标准化冷链服务产品。

排版 | 马文杰 审校 | 马文杰
投稿邮箱 | mawenjie@cawa.org.cn
优秀案例 | 江苏无锡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核两端三创新 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管控效能
协会动态 | 全国农贸联马增俊会长拜会墨西哥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
协会动态 | 印尼驻华大使馆邀请全国农贸联参加2023年第三十八届印尼贸易博览会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整理、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账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官网地址:www.cawa.org.cn 电话:010-83559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