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沭沂 | 费县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经营管理技术学习与理解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23
01:12:11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2023 Summer Social Prctice Activity
2023年7月13日11时,耕耘实践小队跟随费县农业农村局、费县果茶服务中心干部前往马庄镇核桃生产研究基地内部、马庄镇绿缘农业合作社-核桃山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费县春曦茶业有限公司学习理解费县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技术。
实践队随车来到“清香园”核桃种植研究基地。清香园并不同想象中平整的“花园”,而是修建在坡地上,目测坡度约有10°。
刘化朝老师介绍,清香园核桃的品种叫“清香”,20世纪80年代初由河北农业大学郗荣庭教授从日本引进,健壮、丰产、质量高、口感好,近年引入费县。当被问及为何不采用原生品种,老师说:“这个地方有150余亩,水肥条件差,不存地下水,太娇贵的品种不能成活,即使是抗病害能力极强的清香核桃,我们也要打300多米深的水井储水灌溉……”
“是坡度大的缘故吗?”
“是一部分,还有土层太薄、雨水下渗严重、青石层浅且深厚等地质问题,有的地方向下开掘300米内全是青石,也就是渗水的碳酸钙,而不是含水层。”
为了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抗,巩传银主任指出,有两种方式来保护核桃产量。第一种是嫁接改良,借一些老树的植株嫁接新品种,第二种就是将长势不好的品种全部刨除,再耕种上新品种。“别看差别不大,实际上要对植株的长势和地形、土壤的潜力做出正确精准的判断。”
离开时,刘化朝老师还介绍了先前未能适应费县山区环境的其他品种。看来,正是一代代农业科学家们的培育研究,一代代农艺师们的精湛技术,才为费县老区带来了不一样的核桃新韵,让费县核桃走上致富道路。费县的核桃产业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的研究和管理。
“之前有品种叫香菱,就结一次果,把自己累死了,是喜欢大水大肥的种质……1999年,费县就被山东省农科院定为山东省优质核桃基地,2003年,整个芍药山乡的核桃种植规模就达到了3万亩,170万棵核桃树,其中90万为嫁接改良”。
实践队再次来到了土山后村,观察在示范政策支持下的村落人居环境变化。原来在流苏树的后面,村落的墙体都有艺术画覆盖,旨在烘托乡村的轻松氛围与活泼环境,丰富了乡村风尚。在流苏树下,实践队成员认真倾听巩主任对村落巨变差异的描述。“别看这条柏油路窄,在此之前,那条水泥路更是狭窄、颠簸、简陋。”远远看去,黑色的柏油路在山腰间蜿蜒起伏,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来客。
进入绿缘核桃农业合作社-山东核桃山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马庄镇副镇长朱迪带领我们见识了最新的核桃品种,以及种类丰富的深加工产品。谈及电商销售,朱镇长带我们来到直播场地,介绍疫情第一年时,由于防疫隔离的缘故,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都很惨淡,而老百姓买不到,吃不到。疫情放松,政府和企业邀请了短视频平台上本地的网红或者主播来到这里进行助农直播,以十万计的观看量有效解决了许多种植户核桃及其他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出货量高达20万斤,销售额300余万,即使疫情退散,直播带货的出货量也非常可观。“相对传统网店来讲,直播带货的传播力更强,受众更多,销量更大。针对我们市场较单一的情况,还是直播带货更适合,食品销售的环节也精简许多,不需要专人打理客服等问题。”
来到生产车间,实践队观看了核桃深加工的整个流程:核桃去壳→杂皮清洗→烘干杀菌→无伤拌料→浸味摊凉→自控蒸煮→自动脱水→裹糖、浸渍或油炸等,最终得到多元且可口的深加工产品,如琥珀核桃、奶香核桃、红枣核桃、海苔核桃等,与现代越来越年轻化的大众市场相契合。其中,机器核桃去壳去皮这一工序最有学问,要选好使用的工具、运行的速度和力度、适合的湿度和温度。朱镇长介绍,核桃深加工产业链的引进,不仅提高了费县核桃的精深加工水平,增加核桃产品的附加值,更形成了费县核桃的品牌影响力,对于农民销售增收具有不可或缺的贡献。
临近参观结束时,实践队品尝了不同品种的生核桃,以及核桃山庄的多种核桃深加工产品,即使味道各异,但都相当可口:生核桃皮薄“肉”大,开取容易,味道干净香甜,没有苦味涩味;深加工后的核桃种类更加丰富,口味细腻,更是另实践队成员赞不绝口。
午后,告别了马庄镇,实践队又前往朱田镇崔家沟领略藏在山沟沟里的“高科技”。站在山路上眺望,排排茶树如绿色波浪翻滚而来。进入会客厅,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一杯杯新茶,茶叶的温润的清香和热量从杯中氤氲到整间屋子——这正是莒南炒茶大师邱春来邱老师的手艺。
这里是被列为山东农业科研示范基地的山东春曦茶业原料产地,也是费县农业数字化探索成果的集大成者。邱老师告诉我们,虽然好茶依赖气候、依赖环境、依赖精湛的手工炒制技艺,虽然茶业承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仍然深受现代化经营管理和科学种植技术的影响。
“刚来到崔家沟时,繁殖极快的黑色粉虱大行其道,会将茶叶大面积吸食成黑色!”在山东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茶田摒弃单一农药治虫方法,而是采用生态友好型的“以虫治虫”法,顾名思义,害虫很快被虫类天敌吃干抹净,以极少的数量苟活,在茶田里达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除此之外,通过开辟茶叶种质培育试验田、采用对照实验改善和丰富粪肥营养配比,崔家沟茶叶的产量、质量、营养价值以及生长季都得到了质的飞跃。“目前你们杯中的茶叶,富含锌元素和多种氨基酸,且极耐冲泡,味道持久不出涩。”
邱老师在炒茶大师中年纪较小,可以称青年,却对茶叶、对自然有着独到的观点和情感:“手工炒茶时,炒茶师傅的心情会影响茶的口味;同样地,生态环境的‘心情’,也会决定茶的长势。”,“在与大自然抗衡的同时,人类仍然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我们要向自然要价值,向科学要富裕”。
本次学习之旅结束,耕耘沭沂实践队成员受益匪浅,区区千字不足以总结全部的收获,亦不足以表达满心的感激。
最后,东南大学耕耘沭沂实践队在此向一路上拨冗同行的干部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7月19日
文案 | 訾峻
排版 | 訾峻
图片 | 任绪瑞 商昊天 高小雅 訾峻
审核 | 王昕彤 訾峻
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耕耘沭沂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