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赴广西兴宾支队主题宣讲活动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24
02:55:11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赴广西兴宾支队在城南小学、来宾实验中学、来宾高中分别开展了对于升学教育以及普法方面的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们了解反校园霸凌等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提供更多升学规划方面的指导。
开展本次反校园欺凌普法讲座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青少年了解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法律概念、表现形式、成因与危害、法律后果以及防范应对方式。带领孩子们正视校园欺凌的存在,勇敢对校园欺凌说不,恰当处理相关的社交风险,助力青少年在校园内外平安健康成长。
课程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引导同学说出自己对校园欺凌的定义。接下来,授课老师带领同学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学生欺凌”的概念,让同学们了解到校园欺凌不仅限于学校内部,也不仅涉及肢体和语言暴力。
之后,老师重点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四种表现形式:行为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具有隐蔽性和间接性的欺凌方式。通过分析解读网络暴力的实例,重点讲解了在网络空间发生的校园欺凌,为同学们剖析了网络欺凌发生的多重原因,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普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相关法律常识。
课程讲述了校园欺凌的多方面成因。从青少年学生自身特点来说,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和暴躁情绪;从外部因素来看,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身体攻击或语言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校园制度的不健全,都有可能助长欺凌行为。
其后,授课老师结合真实案例讲述了校园欺凌行为对受害者、施暴者、校园和社会的不同影响,并邀请同学分享自身经历和感想,强调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危害。
主要讲述了校园欺凌的多重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课程以《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中的相关条文为依据,结合真实案例中的情节和判决结果,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程度的欺凌行为对应的严重法律后果,鼓励同学们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课程最后,授课老师讲述了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已发生的校园欺凌。在预防层面,学生应提高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和家长老师的劝导,与同学团结友爱,学会和平解决摩擦和矛盾。在应对层面,受害者应拒绝做沉默的羔羊,时刻以自身安全为先,学会留存证据,主动向老师、家长及公安部门求助。其他同学也应拒绝成为欺凌的帮凶,树立正确观念,不参与、不支持、不围观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努力帮助受害者。
8月11日下午,兴宾支队的队员们走进兴宾区城南小学,与数十名小朋友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分享会上,队员们以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从家乡一步步走向清华校园的故事,以及在清华校园中能够享受到的优质资源和多样的机会。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片,向小朋友们展示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成长过程。
队员们通过问答环节,回答了小朋友们关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队员从自己的个人学习经验出发,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如使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知识理清,了解题目背后的解题原理而不是盲目地刷题,对待拖延的办法等。他们还鼓励小朋友们勇于争先,不懈奋斗,立下远大的志向。
队员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为更多当地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激发小朋友们对清华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兴趣和向往。他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来自兴宾区城南小学的优秀学生走进清华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8月12日晚,支队走进来宾高中开展了分享交流活动。支队首先通过清华大学2023年宣传片《一千零一天》为来宾高中的同学们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丰富生活和无限可能。之后,支队与来宾高中的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沈冠霖、付立群、黄子蕙三名队员向来宾高中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高中,特别是高三的经历和经验,并针对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快速提升分数、如何调整心态等方面为同学们提出了相关建议。
排版说明
图片来源 | 叶先一 李怡萱
文字来源 | 广西兴宾支队
图文编辑|李怡萱
审核|郁张睿龙 黄海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