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乡村振兴实践团 | 乡村振兴,红色传承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24  02:56:50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乡村振兴

红色传承

走向农村,心系家国,躬身实践

实践背景

子长,原名安定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现更名为子长市,是谢子长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土地革命后期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10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子长发生的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瓦窑堡会议”。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作为红色将军县,子长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激励着当地人民接续奋斗,在新时代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3年7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再探瓦窑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延安子长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果探索红色革命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根植果园 乡村振兴

子长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在择定实践地点后,实践团队成员学习子长红色文化,增进对于当地的情况了解。7月10日至7月15日期间,实践团队的成员加大前期准备工作的力度,召开小组会议并积极讨论,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对陕西果业集团子长有限公司的信息进行了解并获得初步认知。

图1-实践队伍前期讨论准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陕果集团子长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支持下,趁势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扩大规模,提升果园效益,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做出独特贡献。

图2-果园外标语图

7月25日,“再探瓦窑堡”实践团队正式前往果园进行实践调查。由果园工作人员带领团队人员参观并介绍其发展情况。团队发现,子长市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承载力低下,但尽管如此,陕北地区的人民始终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进行多样化探索,陕北的杂粮一度畅销全国成为享誉全国的农产品之一果园外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耀眼醒目

图3-实践队伍参观图1

以前由于不合理的滥用土地加上本就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一度荒芜。后来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支持下,各种优惠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果园发展得到了切实保障,欣欣向荣。如今,苹果产业是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棵棵果树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

图4-实践队伍参观图2

负责人介绍道,果园发展坚持坚持绿色生态化发展、果园标准化发展、果品品质化发展、产业融合化发展四项发展目标。也正因如此,当地才能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才能凭借红彤彤的山地苹果,为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图5-果园实景图

根植历史 红色传承

图6-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

次日,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介绍下,小队成员们先后参观了子长市的瓦窑堡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旧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子长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子长,在延安,在这片黄土高原曾经的光辉岁月。小队成员们瞻仰革命先烈们崇高的红色革命精神,领悟其在当代仍熠熠生辉的价值意义。

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子长正在深度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据当地的革命遗址与红色革命精神,以老城区为基准点,开发红色文化街区,打造独属于子长的红色文化传承学习基地,使得红色革命精神在当代仍然能够焕发新生,并能够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助力推动当地经济新发展。

图7-会议旧址实景图

回溯历史,1935年,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这一年的一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重大转折。而这一年年底的12月,在陕北的一个普通窑洞里,一次决定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就是在这次会议之后,中国的革命开始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怀着对历史的追忆,团队成员对于能够参观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与向往,但在参观瓦窑堡工作会议旧址的时候,团队成员仅仅只能停留在门口,对于在县城城区内仍然保留着最原本的窑洞面貌的旧址的外表进行参观。因为在此内的居民,仍然处于正常的生活。当年战火纷飞的岁月就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与人民群众走在一起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人民路线

总结与感悟

此次实践活动时间不长,但带给团队成员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到果树飘香的产业园,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子长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不忘根源,才能把握前进的方向。回首来时路,方能风雨踏征途。红色革命精神中凝结的是民族危亡时刻的艰辛与勇气。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当代青年,应当铭记历史,追思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进一步增进了历史之实感的了解,走进新时代,当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中国广袤的乡野大地上得到了最深刻的实践。当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以青年之目光,以青年之行动,真实深刻感受乡村振兴的变革发展。青年是社会最有生气的力量,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提升自身能力,以青春之火助力乡村振兴,以青年之目光感悟社会发展。

编辑 | 再探瓦窑堡队

审核 | 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汪培豪 张渝婧

复审 | 团委 石杨根 姜飒

关于我们

西安交通大学自1982年派出第一支学生社会实践队伍,40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团委在社会实践方面持续发力,从组织队伍到搭建平台,从分散自由实践到系统主题实践,我校在全国始终保持着引领地位,一直是全国优秀组织单位,从社会实践中也孵化出了“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等一系列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团委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贴合新时代,培育新思想,树立新主题,培养新青年,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调研、理论宣讲、红色寻访、志愿服务、政企见习、国际实践等项目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经过持续创新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有效覆盖不断扩大,“校-地-企-媒”协同育人模式日益完善。目前,我校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人数在8000人次以上,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规范,三个结合,四个保障”的工作局面。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