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水排海,小心水稻重金属污染!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29
12:59:59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日本政府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8月24日开始排入海洋,计划排放30年。东电称,24日13点(北京时间24日12点)正式启动排海。首批计划排出约7800吨,将从8月24日连续排放17天。现在国际社会,包括周边国家和利益攸关国,最大的担心就是这些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中。核污水的排放,会对生态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核污水里边具有60余种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就比如说,大量的碘129、碳14、氚、铯等。其中氚的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碳14,钴60和锶90,这三个元素的降解时间更长,而且很容易进入海洋的沉积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这些同位素对人类具有潜在的毒性!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会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会通过海洋生物食物链不断富集和浓缩,核污水是被海水稀释了,但是经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还是会落到我们身上,时间一长,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积累就很可能超过安全剂量。这些放射性物质,留在体内破坏DNA不说,同时还会遗传,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海洋和空气本来就是一个循环,平时降雨和降雪所需要的水分子,有一大部分都是由这个海洋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然后遇冷凝变成水滴,形成了降水,降水后再落入大地,渗入土地,成为地下水,然后再循环到海洋。就在这个循环中,海水里面的放射元素,最终落入大地上,咱们土地上的植物和动物也会被这些放射元素污染。而大米作为我们最大的主食之一,核污水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等作物产生了重大影响。总所周知,在1968年因为镉米的出现而造成了痛痛病,进入人体后指关节会变形、全身疼痛不能入睡,镉的后遗症,纠缠他们一辈子。面对已经开始的核污水排海,现在我们能做的,主要还是避免食用进口海鲜,尤其是来自靠近日本的国家;尽量避免海边和海岛旅游,保护皮肤和避免海产品污染;注意饮用水的安全等。但这些方法能缓的了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失效。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积极采取最新、最适当的防护措施。水稻收割的时节来临,在核污水排放的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对其的检测与监管,它们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食品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仪不仅在食品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监测。此外,食品重金属含量检测仪还可用于检测食品原料,确保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上海雄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时推出了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系统,性能稳定,精准快速,适用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粮食谷物、饲料加工等领域,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