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科普——灰斑古毒蛾
灰斑古毒蛾是阿拉善左旗主要林草有害生物之一,近年来给沙冬青、花棒等荒漠林草植被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灰斑古毒蛾 Orgyia antiquoides(Hubner),又名沙枣毒蛾、花棒毒蛾,是常见的林木食叶害虫。
危害: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片、花苞和嫩枝皮层,极易造成树势减弱,发生严重时可将被害林木叶片吃光,甚至导致林木死亡。阿拉善左旗主要危害沙冬青、花棒、沙拐枣。
寄主及分布:杨、柳、松、榆、花棒、杨柴、沙枣、苹果、柠条、沙拐枣、沙米、梭梭、沙冬青、沙棘等。阿拉善左旗主要分布于巴彦浩特、巴彦诺日公、吉兰泰、宗别立、超格图呼热、温都尔勒图、额尔克哈什哈等苏木镇的花棒、沙冬青灌木分布区。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翅退化,体长14.0-16.3mm,黄褐色,被环状白绒毛。雄虫体长8-10mm,翅展21-28mm,黑褐色,触角长双栉齿状;前翅赭褐色,前缘有1个近三角形紫灰色斑,横脉纹赭褐色,新月形,外缘有1个清晰白斑,缘毛浅黄色;后翅深赭褐色,翅基部有密集的长毛,缘毛淡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0mm,幼虫黄绿色,背线黑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向前伸的由黑色羽状毛组成的长毛束;第一至第四腹节背面各有一浅白黄色毛刷;第八腹节背面有一由黑色羽毛组成的长毛束;头部和足黑色;瘤枯黄色,上生浅灰色长毛;翻缩腺枯黄色。
卵:扁圆形,直径约1mm,白色。
蛹:纺锤形,雌蛹体长约10-13mm,雌蛹黄褐色,雄蛹黑褐色。
茧:长9-15mm,灰白色或淡灰黄色附少量体毛和稀疏缀叶丝。
生物学特性:
本地1年发生2代。以卵在茧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孵化。刚孵化的幼虫在茧内停留5-7天,之后从茧一端的交尾孔钻出,取食茧附近的幼果、嫩叶,或吐丝下垂随风漂移分散取食。6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在花棒、沙冬青枝干处结茧化蛹出现,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结茧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第二代成虫羽化,交尾后产卵于茧内越冬。第一代幼虫孵化较整齐,第二代幼虫孵化不整齐。
幼虫畏强光和高温,一般在早晚和天气凉爽时取食。当气温达到34℃以上时,幼虫常潜伏于幼果、幼叶的背面。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飘荡、借风转移的习性,5-6龄幼虫有受惊后头向腹部卷曲、落地的习性。
防治措施:
1.人工摘茧和卵。在早春、6-8月及秋、冬季进行,及时集中烧毁。
2.6-7月、8月下旬-9月下旬利用成虫极强的趋光性特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种群数量。
3.第一代幼虫始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始盛期(7月中旬到8月上旬)采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20%阿维菌素、25%灭幼尿Ⅲ号胶悬剂等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供 稿:桂 敏
审 核:杨利民
保密审查:胡胜德
编 辑:王 琳
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
0483-8229366
azqklcjbgs@163.com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