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坊镇东边村被列为渝水区第一批宅改示范先行村以来,多措并举推进宅改工作,通过宅改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探索了“宅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了锦园生态景区4A级乡村旅游点、东边村3A级乡村旅游点,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绘就村美民富的幸福画卷,展现出农村宅改的强大活力。
治理带动,转变观念先行
为凝聚宅改工作的思想共识,东边村加强党建引领,通过治理带动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成立高效、有力的宅基地改革村民理事会,在理事会成员、党员干部中实行“三带三包”,召开村民动员会议,畅通诉求通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在宅改工作中带头示范,带头宣传宅改的相关政策,带头拆除闲置房屋,带头疏导村民心理。在摸清宅改信息底数后,从村民建房需求、未来村庄规划、闲置房屋土地盘活利用等方面宣传引导,为村民们答疑解惑,让村民了解宅改后的切实利益,从而真心实意接受宅改、响应宅改、参与宅改。
宅改驱动,盘活闲置土地
东边村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展宅改工作,一方面严控宅基地,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另一方面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闲置宅基地,释放土地发展活力。东边村现有宅基地603宗,总面积342亩,结合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丈量建档,进行“一户一宅”管理,对村庄进行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民建房,按照“两违处理”“三拆四清”等工作的政策原则,累计拆除违规违建等类型宅基地20.4亩,实现宅基地可持续良性运转。同时,东边村坚持将宅基地利用最大化,有效推动村上闲置集体资产盘活、农户闲置宅基地盘活,通过“增减挂钩”等举措,将全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纳入村产业发展规划中,积极对接上级项目资金,为发展乡村旅游景点、民宿、农家乐等留出发展空间。
规划联动,打造美丽样板
东边村把宅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宅改“拆旧拆废”和“改新改建”进行重新规划,优化村民生活环境,改善村庄整体风貌。2022年,东边村小组“宅改+美丽乡村”完成改造,结合实际对整村宅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全村累计改造全村97栋房屋,覆盖人口300余人,整体改造面积112亩,流转4间一户多宅改造为东边村史馆,留住乡村历史文化,2间一户多宅改造成“晓康驿站”和“颐养之家”,满足村民就地就医需求,让老人就地能够就地安享晚年。同时,结合实地情况整合利用闲置资源,规整村内可利用土地,优化道路基础设施,改善村内绿化条件,建成村民连心大舞台、法治文化公园等文化活动场地,打造美丽乡村东边样板。
农旅促动,焕发乡村活力
东边村积极探索“宅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东边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采取自营、入股、合作的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流转土地50余亩,打造了集生态田园观光、户外休闲度假、农耕文化研学为一体的锦园生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130万人次,共为48名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实现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并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带动西边村小组7户农户将闲置农房自行改造发展民宿,与锦园生态景区形成旅游资源互补,既利用了土地资源价值,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村民居家就业。
“宅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东边村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东边村将以打造宅改示范村为契机,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为目标,持续深化推进宅改工作,优化乡村产业规划,擦亮农耕研学品牌,并积极探索民宿游,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政务渝水往期推荐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