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9-01  07:30:10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一)功能定位

 

围绕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发展,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对接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和分中心,实现相关技术产品集成应用、中试熟化、标准验证、示范推广等,推动探索重点品种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助力培育数字农业企业,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农业发展生态,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二) 建设布局

 

2023年,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计划支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蔬菜、马铃薯、果园、热带水果、中药材等品种;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计划支持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肉牛、羊等品种;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计划支持淡水鱼、淡水蟹、海水虾、海水鱼等品种;国家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计划支持水稻、生猪等品种;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计划支持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品种。

 

(三) 建设内容

 

围绕1种主要农产品或具有相同技术需求的品类,在县域范围内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购置国产化数字农业相关设施设备,开发集成管理平台,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农业集成应用体系。

 

1. 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配套遥感应用系统、物联网测控系统、田问综合监测站点等设施设备,对生长环境和生物本体进行实时监测,对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四情”和气象进行预测预报,精准指导生产决策;

 

(2) 升级改造农机装备,按需加装北斗导航、远程运维、无人驾驶系统、高精度自动作业、作业过程自动测量等设备;配置无人机、智能催芽育秧、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装备,实现耕整地、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过程精准作业;

 

(3) 建设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对基地数字化设备进行联网管理,实现农资、人员、成本、设备、农事、收成等精准管理。

 

2. 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升级配置工厂化育苗智能设备和种苗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程智能化育苗;

 

(2) 建设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配置生长环境和生物本体监测、环境远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自动作业、视频监控等相关设施设备,实现智能化生产;

 

(3) 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配置清洗去杂、分级分选、计量包装等一体化智能设备,实现采后处理全程自动化;

 

(4)建设智慧设施管理系统,实现农资、人员、成本、设备、农事、收成等精准管理。

 

3.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配置动物发情智能监测设备,建设育种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畜禽育种效率;

 

(2)建设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改造升级畜禽圈舍通风、温控、光控、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粪便清理等设施设备,实现饲养环境自动调节;

 

(3)建设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配置电子识别、自动称量、精准上料、自动饮水等设备,实现精准饲喂与分群管理;

 

(4) 配置畜禽疫病移动巡检、远程诊断、自助诊疗、监测预警等设施设备,实现对动物疫病的诊断预警;

 

(5)配置产品收集系统实现集蛋、挤奶、包装自动化;

 

(6) 建设智慧牧场管理系统,实现养殖投入品、产出品、生产记录、人员、成本等精准管理。

 

4.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在线环境监测系统,配置养殖水体、大气环境等传感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实时监控;

 

(2)升级水产养殖智能装备,配置自动增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循环水、尾水处理控制、网箱升降控制、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巡航等设施设备;

 

(3)配置病害检测设备,构建水产类病害远程诊断系统;

 

(4)建设智慧渔场管理系统,实现养殖投入品、产出品、生产记录、人员、成本等精准管理。

 

5.国家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改造升级粮食作物种业优势区的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配置物联网测控、田间监测、精量播种收获等设施设备;

 

(2)改造升级高效粮食作物育种信息系统,配置田间高效智能信息采集、表型和基因型检测等设备;

 

(3)改造升级主要畜禽品种性能测定、基因组选育、遗传评估等数据分析系统,配置种畜禽综合性能在线测定装备、母畜发情可穿戴设备、基因型检测等设备。

具体建设任务和技术参数参考《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技术指南(第一版》(附件,以下简称《指南》)。鼓励各申报单位在《指南》基础上,对不同品种不同种养殖模式的数字化技术路线做进一步深入探索。

 

(四) 申报要求

 

项目申报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实施监督。建设单位为县级农业农村(畜牧兽医、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承担项目法人主体责任。项目投资方式为直接投资。

 

拟申报县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基地建设选择的农产品应当为县内农业主导品种,产值规模在省内排名前10位,且已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产业链条完整,基本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

2.县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建设,已制定了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支持政策,数字农业建设基础扎实、成效突出,具有较强的资金配套能力;

 

3.申报主体承诺待项目批复后,推动创新应用基地与本领域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形成紧密指导合作联系,支持其在基地开展相关技术产品集成应用、中试熟化、标准验证、示范推广等工作;

 

4.由本项目支持信息化改造提升的每一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均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存在失信等情况,连续生产经营3年以上,目前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自筹配套资金的能力和运维项目的人员和技术,能够确保项目建成后长期运行。

 

上述条件需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优先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申报本项目。2017年以来已承担过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的县,不得再申报本项目。

 

申报主体还应研究部署以下工作,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详细说明:

 

1. 建立县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农业农村部门主导、技术单位支撑的项目管理机制,明确上述各方权责关系;

 

2.明确基地范围,建立基地管理机制,明确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日常管理和联络,组建基地专家组,负责基地建设运行和应用推广的技术指导;

 

3.与相关领域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保持密切合作,支持开展数字农业相关技术产品的中试熟化、标准验证、集成创新,提供必要试验条件、试验数据;

 

 4.明确专门资金渠道和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系统持续运行,及必要的维护更新和迭代升级,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持续发挥作用;

 

5.配合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以指定方式、频次、地址报送数据;

 

6.从制度建设、硬件配置、系统设置、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要求,防止发生异常操作、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问题。

 

国家数字种植业、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不低于1万亩,其中果园不低于5000亩;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规模不低于20万平方米;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中,生猪养殖场年出栏量不低于5万头,奶牛养殖场存栏量不低于1000头,肉牛养殖场存栏量不低于1000头,蛋禽养殖场存栏量不低于25万只,肉禽养殖场年出栏量不低于50万只,羊养殖场年存栏量不低于1万头;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中,池塘养殖覆盖面积不低于5000亩,陆基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水体不低于10万立方米。未明确规模要求的,可参照相似种植养殖环境、生长过程、农技农艺要求的农产品品类。

 

申报项目名称统一设定为“XX省(区、市) XX县(市、区)国家数字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XX品种)”。

 

(五) 申报数量

 

各地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要统筹本地区畜牧、渔业等部门共同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单独设立畜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可以申报1个本行业项目。每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总数不超过3个,每个计划单列市申报总数不超过1个,北大荒农垦、广东省农垦每个申报总数不超过1个。同时,每省份每年申报同一品类项目不超过2个,自2021年起每省份累计建设同一品类项目不超过5个。

 

(六) 中央投资规模

 

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西藏地区为100%,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核定总投资的40%、50%、60%、60%,且不超过2000万元。北大荒农垦、广东省农垦所申报的项目,中央投资比例参照所在地方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不得:用于土建工程等基础设施、非数字化装备。拟申报项目县应统筹解决项目长期运维资金,确保项目长期发挥作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