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120元/公斤,每棚净收10万元,这种蔬菜“栽一年管百年”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9-02  10:57:49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60元/斤的“山野菜之王”

储藏期由18天延至30天
每棚纯收10万元
栽一年可管百
它走出国门的秘诀是什么?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镇沙沟台村车厂社,栽植的成片乌龙头正肆意生长,空气中飘来一阵阵野菜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村民们提着菜筐,戴着手套,采摘着乌龙头,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2023年考个农业农村职业技能证书吧!

“我们这里适合乌龙头种植,2022年种了1.2万株,卖了1.4万元左右,这种带叶子的一斤26元左右,不带叶子的28元左右,预计今年能卖2.5万元左右。”说话的是殪虎桥镇乌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史连科。

图片来源:彰县电商中心

说起史连科,就不能不提他的艰辛创业历程。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名致富能手。经过多年研究探索,【通知】乡村规划师职业培训开始报名啦!他把乌龙头从深山移栽,变成育苗大面积栽植,现栽植乌龙头170亩,育苗30多亩,年收入70多万元,并成立了乌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群众靠乌龙头野菜致富。

乌龙头又称刺龙牙、五龙头、木龙头、乌刺菜、树头菜、龙牙楤木等,属于多年生落叶灌木,是药菜两用的山野菜珍品,营养丰富,被消费者公认为是一种高档次保健型野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

乌龙头嫩芽营养含量


其鲜嫩叶芽可作蔬菜食用,入口清脆,味美香甜,风味独特,可与香椿芽媲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据惠农网显示,乌龙头批发价在15—60元/斤不等
 

惠农网乌龙头批发价

图片来源:惠农网

乌龙头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移栽成活率较高,在荒山、坡地、地势平坦等地区均可栽种,而且栽植成本低,操作简单栽植2~3年后可进行采收,即一年栽种、两年采摘、三年丰产,第3年进入出产期,产量50 kg/667 ㎡以上,第5年可收获嫩茎叶500 kg/667 ㎡左右。种植后通过一定管护,就可多年采收利用,是一种“栽一年管百”的野生蔬菜

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管理技术[1]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选苗

乌龙头人工栽培选择1年生优质苗。优质苗的标准参考如下:①苗木大小均匀,无根损和苗损问题;②苗木健康,无病虫害;③根茎粗约0.5~0.7 cm;④根长约18~22 cm。

2.选地整地

乌龙头喜阳喜温、耐寒、怕荫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 pH 值为 6.0~7.5的环境。地块以阳坡或半阳坡为主。乌龙头栽种的地块不易选在风口,易受晚霜、涝灾的低洼地带及排水性较差的黏土地块。

同时,在春秋时做好翻耕、耙平处理。地块翻耕深度30~35 cm为宜。整地前对地块采用0.2%福尔马林液消毒,并按照30 000 kg/h㎡的肥量施入基肥。

3.栽植时间

乌龙头苗栽植时气温应在 20℃~25℃。一般春栽在每年 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大约20 cm时进行。秋栽在每年10月上旬进行。具体的栽种时间应参考气温、光照、降雨等情况适时而定。

4.栽植

乌龙头栽种株距为 25 cm,栽种植穴为 30 cm×30 cm。栽植方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一般平地或地块较为平整时,采用垄栽、畦栽的方式。降水量较多的区域,栽种时应建议选择垄栽的方式,并建立排水沟。坡度较大的山地或小地形建议采用鱼鳞坑栽种的方式。

乌龙头栽植前需要先对苗木进行筛选处理。选择出优质苗木后对根系进行修剪,保留根系约15~20 cm。乌龙头苗栽种遵循深入浅出、轻提轻踩、三埋两踩的原则。将苗放入植穴,根部与植穴底部接触,埋土时扶正苗木,并轻提苗木,然后回填土壤,轻踩压实土壤,以防止窝根问题出现。

栽种后的乌龙头苗应立即浇水定根。春季墒情好时无须浇水或尽量少浇水,降水较多时应适量排水。

5.栽后管理

5.1 除草

乌龙头苗栽植后应做好除草工作,以人工中耕除草为主,中耕除草的同时配合中耕松土,每年除草 3~4 次,最少不少于 3 次。其中 4月、6月、8月、10月是除草的最佳时期。

5.2 施肥

乌龙头耐肥性较差,对肥的需求较小。基肥应以有机肥或农家腐熟肥为主。乌龙头苗生长到2~5 cm时,每0.067 h㎡应追加氮、磷、钾复合肥 45~50 kg,以沟施的方式施入。

乌龙头苗定植2~3年时,开始做扩穴+追肥处理。扩穴在春季进行。追肥每年 2~3 次,分别在春、秋两季进行。追肥以有机肥或农家腐熟肥为主。追肥每株施入农家腐熟肥或有机肥的肥量为1.5 kg。春季扩穴追肥可同期进行。

5.3 树形管理

乌龙头生长到3年、株高生长到 1~1.5 m 时,可开始树形管理。树形管理包括除萌蘖、整形、修剪等。选择3~4枝粗枝作为主侧枝保留,修建去其余侧枝、弱枝、病枝、徒长枝等。乌龙头单株的株高一般控制在2~3 m。

5.4 病虫害管理

乌龙头病虫害发生较少。虫害以蚜虫为主,多发生于每年的 3 月—5 月。可用乐果乳油 1 000~1 500 倍液进行防治。病害以根腐、根烂病、锈病等为主。以上病害均可用波尔多液喷治。

6.采收

乌龙头采收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进行。采收温度约在15℃~20℃时进行。以乌龙头枝条生长出弹头状芽苞为准。顶芽、侧芽生长至约10 cm,有2~3片嫩叶,且嫩叶未完全舒展时采收。乌龙头采收易晚不易早,否则会造成芽点损伤,导致减产,且影响口感。

乌龙头虽然种植简单,经济效益高,但是新鲜乌龙头代谢活跃,呼吸强度大,采后会迅速失水风干,严重降低食用和经济价值。常温条件下不耐贮藏,呼吸释放的水汽会引起病菌的滋生,导致腐烂变质。

目前应用于乌龙头贮藏的方法主要有漂烫、速冻等,虽可解决风干和腐烂问题,但却造成了风味的损失。有学者发现乌龙头在4 ℃温度条件下可较好地保持其原有品质,但在贮藏后期极易发生腐烂、异味等问题,降低了乌龙头商品性,且保鲜时间均未能突破 18d[2]

图片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因此研究人员以人工驯化栽培的乌龙头为试验材料进行进一步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乌龙头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对乌龙头的保鲜效果越好,其中0~2 ℃对乌龙头所有品质指标的保持效果均优于4~6 ℃、6~8 ℃处理,可使乌龙头贮藏期延长至30d。这可能是温度降低抑制了乌龙头的生理活动[2]

此外,因为乌龙头嫩芽采收季节性强、采收时间短,采摘后不耐贮运,容易出现失水失绿和新鲜产品积压等现象,可采用速冻加工的方法使产品在短时间内形成极小的冰晶,长期有效地保持固有风味和新鲜度。

有研究表明乌龙头速冻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漂烫液 pH7.50,漂烫时间 4.00 min,速冻温度−30.00 ℃时,得到的速冻乌龙头芽的汁液流失率较小,以该工艺生产的速冻乌龙头芽产品品质符合 NY/T1406-2018 《绿色食品速冻蔬菜》标准的要求[3]

图片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刘堡镇窑儿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忙得汗流浃背,他手握“金剪子”正在精修乌龙头枝芽。“高品质的3斤装乌龙头礼盒可以卖到180元。一个温棚大约最多能培育1万多株反季节乌龙头苗木,销售额大约50多万,纯收入10万元。”。

据了解,张家川乌龙头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这标志着张家川乌龙头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同时也为张家川乌龙头的销售又打开一扇“大门”。

总的来说,种植乌龙头是一个前景不错的产业,但还是要综合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具体情况,做好调研,再决定是否入行。

2023年第63期中国(寿光)中荷无土栽培创新技术

线下培训班正在报名中!

9月24-9月28日

培训内容



1、高架草莓高效育苗生产技术;




2、草莓春季延后采收技术分享;草莓育苗常见模式与创新技术应用;




3、沙培西红柿亩产5万斤管理方式及投入剖析;

  4.无土栽培椰康条西瓜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5、高架草莓及地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6、盆栽蔬菜、盆栽韭菜高效益种植管理及营销方法;




7、绿色无公害蔬菜防控新技术、高压喷雾降温系统、基质消毒、有机农投品等植保方式及机械;




8、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9、无土栽培设施成本核算及全国棚型设计规划;




10、熊蜂与天敌昆虫在草莓大棚的综合应用




11、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净化水设施选择;




12、水培叶菜、基质培茄果类蔬菜营养液配比与实践应用;



13、高、中、低端采摘园适用的新品种展示与选择;




14、温室结构优化与配套栽培技术模式;




15、熊蜂生物授粉技术及在蕃茄上的应用;




16、水培叶菜类集装箱(植物工厂)的推广与市场,主走海外;




17、30亩以下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家庭农场规划与设计;




18、蔬菜检仪、检验与有机、富硒认证;




19、设施作物(果、菜 )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设施土壤生态改良与地力培肥(炭基肥、土壤调理剂、新型肥料等);


扫描上方二维码,均可报名参加培训班!

名额有限,预报从速

咨询:13031081371/13264200058颜老师(微信同号)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