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锡职学子三下乡:“渔”你同行,守护水产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9-04  23:17:41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为积极响应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大学生开展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观念和宗旨,7月19日上午, 来自不同学院的10位学生组成了一个“科技慧渔”农村实践团,小团队在学院孙晓艳、陈成等老师的带领下赴常州张家头鱼场、无锡市鹅湖渔场、华丰垂钓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水产养殖痛点调研、技术方案研讨实践、现场解决渔业养殖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此次机会,虚心学习,圆满完成活动任务。

“科技慧渔”农村实践团队的第一站选在了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的张家头鱼场。夏日炎炎,鱼塘在骄阳下波光粼粼,随着岁月静谧流淌。据当地的渔民介绍,张家头渔场主要饲养鲫鱼等食用鱼类,长期以来渔民们依靠师徒相传的养殖经验养鱼,当地政府也曾投入资金建设了自动投料机等现代化养殖设备,但由于使用习惯、噪音扰“鱼”等原因,渔民们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养鱼。时光如梭,鱼塘水质已不复当年清澈,渔民们需要投入更大精力保证鱼类存活率,每逢天气剧烈变化,渔民们半夜还要前往鱼塘检查水质,非常辛苦;同时传统养殖方式的产量也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种种原因导致张家头渔场规模逐渐萎缩,有不少鱼池被废弃,现在实际投入使用的鱼池并不多。

图为调研团队前往张家头渔场一处正在使用的鱼池进行考察

图为调研团队在一处弃用的鱼池边讨论

图为团队成员看到渔民正在喂鱼,右侧支架为已经弃用的自动投喂机

图为调研团队参观张家头渔场后的合影留念

张家头渔场的现状让实践团队的同学倍感心情沉重,在前往下一站的路途上,大家讨论分析了张家头渔场遇到的养殖痛点、难点,也坚定了团队通过创新研究为渔业发展助力的目标。

实践团队的下一站是无锡鹅湖渔场,在车子驶进乡下的路途中,浓浓的田野乡气扑面而来,村庄如画,田园如诗,而渔场网湖浩浩,水质清澈,被规划得井然有序。渔场配备了一些机械化养殖设备,如增氧泵、投料机,据渔场负责人周师傅介绍,这些设备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也保证了渔场的产量。进一步交流后,团员们得知,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关键,鹅湖渔场的养殖方式仍然属于传统养殖,受天时地利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这些设备还需要手动控制,周师傅仍经常需要半夜巡视鱼塘,工作非常辛苦。

在鹅湖渔场调研的第二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气也格外闷热。周师傅将同学们带到增氧泵控制室,向同学们介绍天气变化对水中溶解氧以及渔业养殖的影响,并向同学们演示了设备的操作。

图为同学们冒雨参观鹅湖渔场

图为渔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天气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图为渔场负责人向同学们展示增氧设备的使用

图为调研团队参观鹅湖渔场后的合照

持续两天的调研让实践团成员对水产养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方面,看到了自动化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它能降低渔民劳动强度、提高渔场产量;另一方面,也了解到了渔场在水质监控和管理方面的薄弱。因此,团队前往位于宜兴市的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科学试验基地参观学习,了解现代化水产养殖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科学试验基地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下属基地。调研团队在蒋速飞研究员的介绍下认识了集约型鱼塘的相关监测设备和主要指标。在座谈中,他表示,数字化渔业是未来几年水产养殖的必然趋势,这有助于提升养殖的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是提高水产养殖产能的有效模式。他肯定了实践团队通过调研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方式,也肯定了团队成员提出的通过传感器监控水质、降低渔民劳动强度的想法,并指导团队建立技术方案,鼓励大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创新技术方案、满足渔民的实际需求。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科学试验基地

图为蒋速飞研究员为调研团队介绍集约化水产养殖运用的相关设备

图为蒋速飞研究员与调研团队进行座谈

图为调研团队与蒋速飞研究员合影留念

通过前几天的实地调研和蒋速飞研究院的指导,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学业所长,尝试改进现有的水产养殖传感设备,将自动化水质监测功能融入到现代化水产养殖当中。团队成员很快地设计出了技术改进方案,并在学校搭建起了试验平台。

图为团队成员在学校内讨论和尝试技术方案

图为团队成员测试水质传感器

图为团队成员试验利用传感器信号远程控制增氧设备开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多次试验后,团队前往鹅湖渔场及华丰垂钓中心,实地验证设备的功能。对于团队成员的再次到访,渔场负责人周师傅非常高兴,并协助成员一起在一处面积较大的鱼池中搭建了试验装置。团队成员向周师傅展示通过电脑远程监控鱼塘溶解氧信息,并自动控制增氧泵启停。周师傅对这套设备很感兴趣,看着屏幕上的数据不时向成员们提问。在交流过程中他也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意见,比如鱼池水质并不理想,因此传感器容易被微生物附着,可能会出现测不准的情况;再比如鱼塘风吹日晒,设备需要做好防水保护,并且要耐热耐湿。

和团队成员一起在鱼池边忙碌了两天后,周师傅认为团队成员为渔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他也希望各位成员继续改进技术方案,提供更稳定、更简单的设备,让渔民们真正觉得好用、容易用。团队成员将周师傅的建议一一记下,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试验设备功能

三下乡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扎根渔场,切身了解了更多关于传统养殖和现代化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成员们集思广益,收货颇丰。通过与渔民的交流,团队也会逐步改进和推广智能化技术,将其应用到现有养殖过程中,希望技术的传递和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农渔民学习新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向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END

排版|余柯慧

来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校对|黄志成、马茹、张文杰

审核|靳丹丹、张静、王振华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