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渔港设施升级改造,《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9-07
07:44:24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我国首部设施农业规划——《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2023~2030年渔业发展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坚持扩产能、优结构相结合,以水域滩涂承载力为前提优化设施渔业生产力布局,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和深远海大型养殖渔场等设施渔业,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加快传统养殖水域设施提档升级。以水产养殖大县为重点推进传统设施渔业养殖标准化工厂化生态化改造及池塘养殖多功能智能化设备研发应用,加强宜渔盐碱地开发利用,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推进标准化改造。推进深远海设施渔业拓面提质。以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水深适宜、水质良好的海域为重点,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依据养殖规划和养殖容量进行科学布局,应用高分子量网衣材料和海洋防腐材料,大力发展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重力式网箱养殖,配套建设养殖自动控制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海洋监测系统、病害预防诊疗管理系统、水下监控系统、水环境监测设备、水下洗网机、养殖安全环保设备等。建设析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推动大型养殖渔场建设网箱箱体、工船船体,配备智慧养殖管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定位导航系统、饲料存储装置、自动化投喂系统、成鱼自动搜捕系统、机械化起捕设备、网衣提升系统、网衣清洗机、物联网信息系统、海水制淡设备、养殖安全环保设备、海上冷链物流等。推进渔港设施升级改造。在沿海主要渔区建设一批沿海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提高渔港安全避风和生产服务能力,拓展渔港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渔港公益性设施。建设防波堤、拦沙堤、码头护岸、港区道路、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渔港信息化管理、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配套渔港经营性设施。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冷藏制冰厂、水产品加工绳网厂、修船厂、油库、物资供应设施、渔船修造设施、休闲旅游设施等,促进港区经济快速发展。在重大工程中,与海洋相关的是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工程,包含以下几类项目:1.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建设项目。按照单个池塘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建设34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按照单个养殖车间面积3万平方米的标准,支持内陆和沿海适宜地区建设152个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2.低洼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建设项目。按照单个池塘10-30亩、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建设60个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促进盐碱地有效治理利用。主要建设布局在东北生态养殖区、华北综合养殖区西北增效养殖区、华东提质养殖区、西藏生态保育区以及沿黄高质量发展带。3.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项目。以重力式网箱、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三类养殖设施为主,建设99个以上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场。黄渤海海域以重力式网箱和养殖工船为主,东海海域以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为主,南海海域以岛礁重力式网箱和桥架类网箱及养殖工船多元结合的形式为主。4.沿海渔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区建设中心渔港47个、一级渔港60个,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黄渤海区建设中心渔港13个、一级渔港20个。* 转载请注明由“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 或公众号“海洋开发咨询”编辑与整理。文章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海洋开发与环境管理的技术服务商,面向各级政府和涉海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要业务有:海域使用论证(用海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开发策划、海域海岛价格评估、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环境检测(CMA)、海洋工程勘察、海洋测绘、海洋环境调查装备/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装备研发、海洋管家等。
公司现有100余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38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6人,环评工程师5人,注册测绘师1人,注册规划师1人,海域评估师2人,注册会计师1人,船长1人,轮机长1人,潜水员4人,是一个由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协作团队。
公司拥有5家控股公司,其中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天津市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拥有海洋测绘资质、海洋工程勘察资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并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自然资源部海域使用论证信用平台备案。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是中国太平洋学会海域使用研究分会会长单位、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论证评估质量管理分会和海洋产业分会理事单位、中国疏浚协会理事单位、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单位、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