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杜尔基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明星湖自然资源优势,开创“景村共建、农旅共融、主客共享、村企共赢”的“四共”党建品牌,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东杜尔基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五大振兴”同频共振。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明星村“两委”班子,党组织带头抓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组建村级合作社和协会,推动稻米产业加工和民宿经营,组织振兴有效发力;以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为依托,组建15人的项目运营管理专班推动明星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四乡工程”,培养“晓景式”产业带头人宋庆林等33人,选聘“荣誉书记(发展顾问)”比例达到60%,吸引能人返乡建设,人才振兴赋能蓄力;水文化、渔文化、农耕文化交错碰撞,文化振兴迸发活力;做活稻产业,做足水文章,产业振兴创出特色;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生态振兴亮丽出彩,构建“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村景交融”的山水田园画卷。
明星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渔乐公社、金沙乐园、微耕稻米水系、稻梦空间四个项目区,重点通过产业一条街建设,带动旅游项目“升温”。实现渔米共生。农户推门能够看到水乡美景,开发庭院稻田养鱼项目,真正实现了景区里生活、景区里致富;盘活农村资源。方寸庭院兼顾宜居宜业宜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120户庭院增收多途径多元化,真正做到“庭院方寸地变成致富增收园”;培育新型农民。群众的思维改变和角色转变,由农民职业向服务行业进阶,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农民变老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前,明星村村共发展民宿14家;打响特色品牌。明星田园综合体的关注度和知晓率逐渐升高,被纳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6000亩稻田成为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良种试验示范科研基地”,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馨霖”牌商标,使品牌效应逐日凸显;强化产业运行。通过由镇党委派驻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驻场,高质量推进产业一条街建设,目前餐饮、民宿、商超、零售摊位均已正式投入运营。
从做足传统产业和新兴服务行业入手,引入“主客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市场效能。让“客人”安心享受便利,让“主人”就地创收增收。坚持农户主体作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运用“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庭院水稻、餐饮、民宿等产业,实现农户自主选择项目、自主经营管理,让群众既在产业链上、合作经营中增收致富,又充分参与基层治理,形成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坚持群众参与管理,组建商会带群众统一管理,实现田园综合体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开创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游客沉浸体验,开发鱼骨主题特色游客服务中心、船坞酒店、圆月餐厅、鲸鱼跳跳云、稻蟹茅亭等7个大项、28个小项二次消费经营内容,满足广大游客体验渔耕、品味民俗、鉴赏美食、康养度假的需求,抓住市民回归田园的生活情结,打造近郊“桃花源”。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引路、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企业+村集体+协会+合作社+村民“五方共赢”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企业开发运营。项目建成后,设置网红秋千、房车营地、文创产品售卖、捕蟹捕鱼和农家乐等营业项目,门票和二次消费收益210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拓宽渠道。开设集体民宿,盘活村部,通过“租金+二次分红”的模式,村集体每年至少获得收益300万元,每村增收15万元;协会监督管理。村民自发成立渔村人家管理协会,对农家乐、渔家乐、民宿等经营性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引导经营者注重质量和诚信,全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合作社流通销售。对周边村屯农特产品进行回收、销售。如东泉香瓜、明星有机稻米、保全榛子、保安小笨鸡、红光虫草等,形成东杜尔基镇近郊游的区块优势,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有28名村民在景区务工,月工资3000元,通过商店、水吧、民宿等经营性收入、务工工资性收入、微耕稻米认领和东泉香瓜采摘等产业收入,可使1800户每户增收1万元。
下一步东杜尔基镇党委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奋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面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四共”模式,擦亮“明星”党建品牌,依托乡村旅游,开创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走出百姓致富新路子。
来源/东杜尔基镇
责任编辑/猛赫
编辑/涂冰冰
一审/猛赫 二审/陈丽红 三审/王喜全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