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及海外留学生相聚景德镇耕埴堂陶艺工作室,他们有些是高校大学生、有些是刚辞掉工作,想学习陶瓷技能,准备以做陶为生的创业者、有些是即将或已经留学海外的高中生及大学生、有些是有一定艺术基础的陶瓷爱好者、还有一些是中小学美术老师,他们作为初学者都怀着探索陶瓷艺术的美好憧憬,对陶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耕埴堂老师的陪伴下,每天都学习、创作至深夜。
“耕埴堂”是一家立足景德镇,以陶瓷为媒介,普及陶瓷艺术美育和培训,传承中华优秀陶瓷文化,发扬中国陶瓷器道精神,并着眼国内、国际当代陶艺的艺术创作和培训机构。“耕”代表了劳作、手工、实践的方式。“埴”是黏土的意思。“堂”体现了一种崇高和恒久的使命。工作室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学员的基础、学习时间及意向培训项目,为学员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及课表。另外,工作室积极营造家庭式的温馨氛围,老师从早到晚的陪伴学员,随时解决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的陶艺作品或文创产品,不仅传授学员丰富的陶艺创作技法,同时也启迪学员的实验精神,鼓励学员积极探索陶艺表现的更多可能性。
因陶艺是非常注重实践经验的艺术,制作工艺复杂、繁多,做工要求细致,并且烧制过程中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初学者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很难独立完成陶艺创作,并且,初学者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耕”是学习和做陶艺的精髓,需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学到的制作方法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更多实用的方法。
虽然来耕埴堂学习的学员艺术基础良莠不齐,并且,学习的时间也很短暂,短期内完成成熟的陶艺创作,有一定的难度,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指定课程,做出了令人满意的陶艺作品和文创产品。另外,因为时间短暂,他们还有很多陶瓷工艺还没来得及学习或完全消化,但耕埴堂尽其所能的传授了制作陶艺的方法、习惯和态度,并拓展了他们对陶艺的认知和视野,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发生积极的作用。
培养个性的“种子”
在“低头族”盛行的当下,我们的时间被手机、网络大量的消耗掉了,很多同质化的网络内容也慢慢消解了我们的思辨力和个性,同时,也弱化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所以,推广实践性的陶艺美育培训及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陶土是一种“诚实”的材料,能够真实的“记录”我们的塑造痕迹及个性。并且,做陶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我们的协调性,发展我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从而凸显我们的个性。
塑造意志力的“种子”
陶艺制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体力,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制作陶艺工艺复杂、冗长,制作过程也是磨炼心性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并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渐成型,最终被烧制成功,将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意志力也将得以提升。
进入“心流”状态的“种子”
做陶瓷需要全身心投入,专注制作手中的陶艺作品,容易让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烦恼也都将抛之脑后,很解压。通过陶艺的学习,我们在捏、揉、搓、拉泥巴时,手、眼、脑并用,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我们的手、眼、脑协调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让我们具备更加专注和沉静的心理。
提升欣赏力的“种子”
在创作陶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思考,操作,欣赏,再操作,再欣赏的过程。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能帮助我们完善对事物的认识,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艺术欣赏能力得以提高。
提高审美素质的“种子”
陶艺是集绘画、书法、雕塑、装饰、人文、哲学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精彩绝伦的陶艺作品能启迪人去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素质。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其立体直观性、形象性的塑造,能够培养人的美育,是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陶艺教育是美育的生动体现,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培养做事细致的“种子”
陶艺是一门需要有耐心、有条理和细心体会的艺术。一件作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修改和制作,通过揉泥至烧制的过程,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让我们了解陶艺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养成细心和耐心的心性,从而形成细致做事的习惯,塑造健全而优良的人格。
这些“种子”也是种的“因”,因果循环,期待从耕埴堂走出去的学员未来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加油!
耕埴堂陶艺工作室
2023年9月14日
▼部分学员及作品花絮(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季桦
我在上海出生、长大,十七岁远赴美国读书、工作。我读的是经济和数学,我的生活和艺术几乎没有关联。
2014年,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油画。经常去纽约学习油画、素描、解剖、版画、雕塑,现在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艺术了。
2022年12月,在上海M50雅巢画廊举办首次个展“无界”。
任强
西安东城二小临退休教师,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30余年。
2016年至今,主持辅导西安东城二小陶艺社团。
2018年,有12名学生作品入选全国首届少儿陶艺及塑作展并获优秀奖,作品被收藏。
2021年,荣获景德镇“造物空间杯”全国师生陶艺展示赛团体优胜奖,其中一等奖三件,二等奖五件,师生作品在景德镇美术馆展出后,在全国巡展。
2022年,学校陶艺工作坊获教育系统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2023年,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类二等奖
202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陶瓷儿童青少年作品展”,我校有两件学生作品入选。
2023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瓷艺中华“陶溪川杯”儿童青少年陶瓷作品展”,我校有七件学生作品入选,并有两件作品获提名奖。
谭沁怡
1999年,生于江西,本科学位。
2020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2018-2023年,于石家庄创立个人刺青工作室。
唐世柏
出生日期:2003 年
就读院校:法国第戎高等艺术学院, 艺术专业,装置雕塑工作室
参展经验:
2020年,群展«Frontière»“边界”,E-ART,杭州
2023年,群展 « Murmuration » , 24 quai d'Austerlitz, 75013 ,法国巴黎
汪之韵
生于2002年。
现就读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绘画专业(雕塑方向)。
肖治平
生于2006年。
现就读于UWC Maastricht。
兴趣爱好广泛,运营音乐、电影、哲学相关自媒体。
辛佩绮
生于2001年。
现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辅修工程教育和人因工程。喜欢动手创造美,兴趣包括服装设计、珠宝设计、钢管舞等。
张懿
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进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后,遂凭全额奖学金求学日本,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16年至今,在东京互联网行业从事人事部门工作,先后在谷歌,苹果,亚马逊任职。
▼作品花絮
▲季桦,捏塑成型,2023年
▲季桦,瓷板绘画,2023年
▲季桦,瓷板绘画,2023年
▲季桦,泥板成型+绘画,2023年
▲任强,试片、拉坯成型、印坯成型,2023年
▲谭沁怡,泥条盘筑成型、捏塑成型、釉下彩绘画、颜色釉装饰,2023年
▲谭沁怡,釉下彩绘画,2023年
▲谭沁怡,釉下彩绘画,2023年
▲唐世柏,拉坯成型,2023年
▲唐世柏,釉下彩绘画,2023年
▲汪之韵,泥条盘筑成型,2023年
▲汪之韵,刻坯成型、捏塑成型、釉下彩绘画,2023年
▲汪之韵,颜色釉装饰,2023年
▲肖治平,浮雕、泥板成型、颜色釉装饰,2023年
▲肖治平,浮雕、泥板成型、颜色釉装饰,2023年
▲肖治平,泥条盘筑成型+捏塑成型,2023年
▲辛佩绮,拉坯成型、捏塑成型、颜色釉装饰,2023年
▲张懿,泥条盘筑成型,2023年
▲小篙(化名),颜色釉装饰,2023年
▲小景(化名),浮雕、印坯成型,2023年
▲小圆(化名),浮雕、印坯成型,颜色釉装饰,2023年
▲小译(化名),颜色釉装饰,2023年
▲小译(化名),翻模成型、注浆成型,2023年
☛来电咨询:18906369426(涂老师)
☛联系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斜对面,小乐厨房后面一栋,陶参弄文化用品店隔壁)
☛邮箱:cal615@sina.com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