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卧龙山下之78:距离大学城最近的农村大集,感受浓浓的乡情与烟火气息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9-18  07:12:22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山东人爱赶集,是刻在骨子里的。大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勾起了多少人小时候的回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藏着多少浓浓的乡音?“赶大集”是当地农村延续数百年的生活习俗,是乡村里最具人文气息的“精神符号”。瞅一个周末,龙山君到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陶家村大集,感受熟悉的乡音、难忘的味道和浓浓的烟火气息。

    “桔子,甘甜甘甜的桔子,快来买,快来买!”“西瓜,甘甜甘甜的的西瓜!”刚到陶家村大集入口,各种小喇叭、扩音器就传出了日照人特有的吆喝声。“甘甜甘甜的”,第一个“甘”拖着长音还上下起伏,第二个“甘”音稍短一些,让人听了禁不住的就想凑上去尝尝。

    “石榴怎么卖的?”“五块一斤,尝尝吧,不甜不要钱,这是四川运过来的!”在一台小货车前,常年赶四集的老徐热情的推销自己的水果。老徐的老家是莒南,曾经投奔自己在日照的亲戚干其他行业,后来转行专卖水果。他介绍说,这些石榴是通过汽运,从四川大凉山运过来的。“现在交通发达,几天就运过来了。”在他的摊位上,除了四川的石榴,还有东北的西瓜等,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在一处卖五谷杂粮的摊位前,今年63岁的老韩正在拿着草帽当蒲扇。虽然已是9月中旬,但晴热天气依然让人浑身冒汗。老韩来自河山镇的许家官庄,干这个行当有20年。“天天开着这台车赶四集?”“嗯,围着陶家村、张家台、后滩西等大集,一年四季的转悠。”“摊位费要交多少?”“一共5个集,一年差不多8000多块。”“一天平均二三十块钱,那价格还行啊!家里几个孩子?”“就一个,以前计划生育管得严,就生了一个!”“这是您一家子?”龙山君指了指站在他旁边的戴口罩女子。“这是俺儿媳妇。”“现在赶上了好时候,让儿媳妇多生几个!”“已经三个闺女了!”站在一旁的喊价儿媳妇笑着说。“继续生,多为国家做贡献!”龙山君掏出手机,对准印在车厢门上的硕大二维码,付了10块钱,与老韩家爷俩挥手告别。 
    在一个“新奥尔良烤鸡腿”的摊位前,有2名打扮时尚的女孩子围拢在摊位前,一看就是附近大学城的学生。在另一处卖炒栗子的摊位前,2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和一名市民都在边尝边买。现在的公交车线路密集,大学生们坐公交车,十几分钟就能到集市上,既是一种逛街休闲,又享受到新鲜实惠的美食和购物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个炸油条的摊位前,摊主用夹子夹着金灿灿的油条,散发出诱人的香味,10块钱一斤的油条很是畅销。6年前龙山君曾写过一篇《 难抵香油果子的诱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链接一看。6年前,油条是六块五一斤。而上世纪80年代,油条是六毛钱一斤。

    在一处买粉条的摊位前,一扎扎的粉条用红色的皮筋扎着,上面放着一个微信二维码,旁边的粉条上,散落着几张一元、五元的纸币。估计是用来找零或者刚刚有农村老人买过粉条。现在无论是赶集还是逛街,很少有人带现金在身上。但如果你要赶农村大集,建议带一点零钱,还是很受农村大叔大妈欢迎的。虽然他们也带着二维码,但不少二维码是孩子们的,钱进了儿女的手机里,再找儿女去要,是不是不太方便?  

    已经开海半个多月了,海鲜大量上市,在陶家村大集的海货区,鲅鱼、刀鱼、鲳鱼、虾壳、鳗鱼、海螺让人目不暇接。一名“腰缠万贯”的中年汉子,上身只套了一件迷彩马甲,在忙着招呼顾客。

    在一个卖蔬菜的摊位前,一位老人正在掰白菜帮子。“大叔,那些白菜帮子给我可以吗?家里养着几只小鸡儿。”“捎着吧。”老人很痛快的答应着,还顺手拿起一颗白菜,又掰下几片菜叶。老人今年73岁,来自两城。跟大多数农村老人一样,老了闲不住,打理着几亩菜园子。除了自己吃,剩余的带到集市上售卖,给自己赚点零花钱,既能自食其力,还减轻了儿女的负担,这就是中国式父母!向这位老人致敬!

    大集上,不少摊主是农村老人,萝卜、白菜、茄子、豆角、芹菜、大葱,新鲜实惠,吸引了不少市民开车前来采购。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集上,不时遇到光鲜亮丽的大学生,手里提着各种水果和零嘴。见到龙山君在拍照,还大大方方的笑对镜头。

    一条黄狗在肉摊的案板下钻来钻去,摊主和赶集的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估计这条狗也是这个大集的“常客”。

    大集上,一排排售卖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简直就是一个流动的露天超市。40多年前,跟着大人赶年集买新衣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看到这些照片,不知能否唤醒你数十年前的回忆?

一阵锣鼓声传来,引得龙山君走到大集的西侧舞台。几个老人刚刚放下锣鼓家器。“怎么不敲了?”“过一会儿,节目还没开始呢!”在舞台背景墙上,“山海天卧龙山街道乡村文化大集暨‘迎中秋庆丰收’农民丰收节群众文体展演”红色标语非常醒目。

    而在舞台的南侧,就是“河山大集网红孙家羊汤”,据说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搭几个遮阳棚,摆几条长条桌,放几个马扎,支一口大锅,就是一个流动的美食摊。这边在娴熟的切着羊肉、羊杂、羊血,那边热气腾腾的大锅旁,食客端着碗、排着队,等待着来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配上一块大饼,那叫一个香!

    在陶家村大集上,一共有2家羊肉汤摊位,除了上面那一家,在大集的东南角,还有一家“老日照大集羊肉汤”摊位。老板端着大大的舀子,穿梭在各个小桌子之间,给食客添汤。这两家羊肉汤流动餐馆,都突出一个文化传承,塑造各自的品牌。“老日照大集羊肉汤”因为最靠近大集入口,自然吸引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
    大集上,不时听到人们相互打招呼。来这里赶集的,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人们彼此认识,遇到了自然要寒暄几句,“老姐姐,你也来赶集?“是啊,你这买上了?”“嗯,买了点大葱,西头那家大葱真便宜,你也快去看看吧!”
    大集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农村大集,生活就有了生机与活力,多了一些人间烟火气息。尽管现在商超、网购非常便利,但是农村大集的魅力依旧无法替代。不仅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赶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成为赶大集的主角。赶大集,赶的是那份热闹,感受的是那份浓浓的乡土人情。大集不仅仅是一个撮合买卖双方的市场,满载而归的大集,更是岁月静好的完美体验,从这里带走的不仅仅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瓜果蔬菜,更是乡村最浓厚的烟火人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来陶家村赶一趟黄河大集,赴一场乡愁约定吧!
   延伸阅读:陶家村位于卧龙山前、日照市新市区东北部,青岛路与山海路交汇处,北依海拔244米的大石壁山,西、南约两三公里就是山东外国语学院、日照市职业学院、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学院等高校。
    据考证,陶家村自明洪武二年陶、刘姓迁徙来此处建村,取名陶家村。建村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村子北端的大石壁山下的牛王庙有石刻文字记载:“风调雨顺,陶,刘二家”,后有丁,李,秦,王,孙,迟,辛,潘陆续迁徙来此居住。
    2017年,该村党支部书记丁立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把握机遇,适时组织兴办了文化大集市场(农历逢二、七为赶集日),既留住了传统历史文化记忆,又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及大学城学生的休闲购物需求。
    关注“乡土新视界”公众号,知晓更多的日照旅游攻略、感受浓浓的海洋文化和风土人情! 建议收藏、点赞、转发、在看。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