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字:蔡宝鑫
摄影:吴 歌
10月15日,锦州市、凌海市13名作家来到锦州市凌海市供销乡村振兴产业融合试验基地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采风活动。
该基地隶属于凌海市供销总公司,位于凌海市西北山区的板石沟乡小马口村,东临锦凌水库,西倚因明长城遗址而闻名的龟山。在山水间的空隙中,建造9栋大棚,引进火龙果、雪莲果等南方果品,种植成功;又在山坡处种植桑葚、榛子等经济果木,将来还要进行产业融合试验,积极为凌海乡村振兴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路子。
采风活动中,作家们在火龙果、雪莲果大棚和桑葚、榛子种植基地中流连忘返,关注三农产业发展,聚焦“三变”改革成果,了解党的惠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掌握第一手鲜活、生动的文学创作素材后,作家们纷纷表示,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更接地气、更显淳朴、更有精气神的文学作品,回报时代,回报人民。
据悉,多年来,锦州市作家深入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精神要义,坚持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主题志愿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采风创作出了大量的接天线、接地气、沾土气、冒露珠的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讲锦州故事,绘锦绣画卷,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新时代“辽沈战役”、抒写中国式现代化锦州篇章贡献文学力量。
坐拥山水间
作者:王广成 诵读:枫的诉说
距英雄城市锦州西北约30公里,有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当地的人们还记得,那里叫小马口子,早先是板石沟乡所属的一个自然屯,其实,屯子里的人早已搬迁,空留一个名字,在山水之间似有似无地存在。
那山并不高耸,该是松岭山脉的延伸,因山顶有块偌大形如龟状的奇石,得名龟山;那水,叫锦凌水库,在小凌河道基础上,拦水筑坝而成。西倚龟山,东临锦水,这段山脚下狭长的坑坑洼洼之地,被凌海供销人打造成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基地聘请了一位能人叫老陈。至此,这地儿可以归纳为“一山”“一水”“一匠人”。
龟山有仙
近年来,龟山有点火,火的是来这里爬山赏水的人日渐多起来,特别是节假日,携家带口的人们,自驾来到山下,体验攀爬的乐趣。到了山顶,极目远眺,锦州城尽收眼底,真是满满的征服感。
登山的人多了,登山的路径也多起来。可谓山上本无路,爬山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在早,人们只是在南坡攀爬,一条曲曲折折的“毛毛道儿”直通山顶,遍布山间的是茂密的树木和齐腰的“山丁子”,加之略显陡峭,爬起山来并不轻松,好在有前人开辟出来的路,也好在你能在累了喘口气或者擦擦汗的时候,一抬眼就能见到那引颈昂首的石龟在招引你,所以只管咬牙努力向上登就行了。
如果说在南坡登山考验的是体力,那么北坡就是考验登山者的毅力了。从北坡上山,是没有固定路径的,无论是距离还是用时上,都要多于南坡。从北坡的山脚望向山顶,是看不到那块龟石的,许是被北坡那看似缓缓且长的路途所阻,抑或是爬山者的视觉角度受限,但是心中有“石龟”,登山的人也会给自己打气,借助满山的树枝,爬爬停停,呼朋唤伴,说说笑笑中,享受登山过程之乐。当然,也会看重登顶之后,细细地观赏石龟,一览湖光山色的结果。
山顶并非尖尖的形貌,也并非只有龟石,可谓奇石林立。那块凸起的状如战鼓的褐色石头,当地人叫“鼓石”,挥手在石面用力一拍,就会有“咚咚”的鼓声传出,融进呼呼的山风之中;还有那硕大的马屁股石,像极了一匹战马傲立山巅的后影,两侧浑圆的股肌,马尾居中,惟妙惟肖;还有那夏日里盛满雨水的石盆石……
西低东高走向山顶的东部,一块巨大的乌龟状的石头可以算作奇中之奇了。椭圆形的巨大龟背,连同伸出的长长颈项,以及与颈项连接着的龟的头颅,成一条线,直指天空。当地传说那龟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因犯天条被罚下凡,在此镇守,保一方平安。也据传,日军机在轰炸义勇军时,投下一颗炸弹卡在石龟下方的石缝,竟然没有爆炸。传说固不可信,但是石龟昂首负重的雄姿,以及龟的坚韧本性,确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回眸西南的半山,是一段三四百米的残垣石基,有明显的人工垒砌的痕迹,那就是有名的明长城龟山遗址,这残破的毛石,又增添了龟山历史的厚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龟山之仙是什么呢?巨大的石龟,居此数以万年,那长城遗址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龟山却一直默默无闻。是近年来,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封山育林,让光秃秃的大山披上了绿装,才唤醒了沉寂的龟山!
锦水有韵
站在龟山之巅,可以远观古塔晨昏,近看乡村氤氲烟火,更可以一览山脚下广袤的碧影清波。
那本是故乡的小凌河,发源于朝阳境内的助安喀喇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朝阳、葫芦岛、锦州等地,下游有百股河等汇入,向南注入辽东湾。小凌河是一条季节性很强的河,丰水期河面陡然变宽,水流湍急,裹挟着大量泥沙,一路奔跑;冬季里结成白色的冰,河床高处形成断流,更似一条被割断的残破丝带。
2009年5月,在锦州境内的小凌河干流上,开工兴建锦凌水库。历经十年,锦凌水库作为国家大型水库逐步实现了防洪、供水及生态多重效益,也才有了今时的湖光潋滟。
龟山脚下的库区湖面更别有一番韵味。清晨,宽阔的水面被朝霞刷上一层红艳艳的漆,靠近左岸漆色更浓,直至过了湖面的中线,那抹红才随着迭起的微浪渐浅渐无。此刻,随着太阳的升起,水面也由赤红变得金光灿灿,远处的高楼,对岸的村落,还有那一行冲天高飞的白鹭,都被染成不败的金身,“吱呀吱呀”,把原本静谧的湖面,搅动起来,那水就有了生机与活力。
晴日的白天,云朵在空中踱着步,水中亦有云卷云舒,虽无舟行,也会产生“疑是湖中别有天”之感。当一道残阳泼洒水面的时候,右岸的湖面像是复制了朝霞的所为,只是颜色慢慢地由血色变为绛紫,直到太阳归隐,湖面也宁静如处子,期盼着明天的日出。
眼前,这如画的水面,若干年后,有谁还能记得这里曾经的名字?因兴建水库,祖祖辈辈居住这里的几十个村屯的群众,被搬迁到高处新建的整齐有序的移民村,庆幸的是,人们依然可以怀旧,俯瞰水中凸起的岛渚,想起那是家园的位置。当年搬迁时候没有砍伐的株株细柳,已长成大树,有的矗立水中,有的长在岸旁,柳枝袅袅,轻摇水堤,还可以欣赏到“清波碧影画中游”的美景!
这里的水,不同于变脸很快的海水,也不同于水波不兴的湖水,因为这里是流动的活水,不仅有美景,还有流淌的乡愁,别有风韵。
老陈有情
龟山脚下,锦水岸边,本是荒坡丘陵。2022年春,这里兴建起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发起者是凌海市供销总公司。曾几何时,基层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不甘躺平的供销人,打破传统的种子、农药、化肥“老三样”服务模式,开启了创新思维,引进新的经济品种,先行种植试验,待经验成熟后向广大农户推广,这就是凌海供销人的初心。
大清早,当对岸的炊烟还未升腾的时候,一位50多岁,戴着眼镜,黝黑的国字型脸膛的老陈,披着一身彩霞回到了大棚的看护房,妻子接过他手里的树剪子,“快吃饭吧,吃完再干。”老陈脱掉露水打湿的体恤,换上干爽的背心,“真得赶紧吃饭,被雹子打倒的雪莲果得赶紧扶正。”
老陈叫陈海章,早年在企业工作,后来自己开过厂子。建水库的时候,老陈的厂子需要拆迁,索性回到他出生的板石沟老家,当过村干部,带着村民尝试种植火龙果,经过多方参观学习论证,这南方的果品竟然在辽西被老陈种植成功了,一时间这个爱动脑琢磨事的老陈出了名。
这次,凌海供销总公司要在这里建基地,老陈这个能人就被挖了过来。让农民富起来,为乡亲们铺起致富路,老陈干劲倍增,干脆和老伴把家搬到了基地,以基地为家。他充分发挥自己“车钳铆电焊”的本事,和工人们起早贪晚一起施工,在经过平整出来的山坡上,建起9栋火龙果大棚。老陈在大棚里听过火龙果“喁喁”拔节的声音,也录制过盛艳的花开,通过“快手”分享给别人;在大棚之间的空地,老陈引进雪莲果尝试种植,看那直挺挺的干径、绿茸茸的大叶子,老陈脸上挂着笑;临水的坡地,他和工人一桶一桶舀来湖水,栽植大榛子、桑葚……
在老陈和供销人一起规划的未来里,南果北种成功后,要全部推广给农民,还要探讨一下果品深加工;培植适合室外种植的经济果木,为农民提供优质苗木。
作为水源地的库区,这里是没有饭店的,可总有一些登山赏水的驴友到了饭时,找不到饭店而挨饿。到老陈这里讨口水,老陈也不吝惜,颠起大勺就做几个家常菜,那口味相当地地道。
老陈就是一匹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庆幸的是,老陈遇到了伯乐。
“嘎嘎,嘎嘎……”老伴在喂着大鹅;老陈则从大棚里走出,手里拖着圆溜溜的火龙果,叫客人们品尝,从嘴角溢出的花青素,一定很甜很甜。
把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去做,这就是一份难得的情怀,像山一样质朴,像锦水一样澄澈。
哦,这山,这水,这人耶!
作者:王广成
诵读:枫的诉说
枫的诉说:锦州言梦声韵朗诵艺术团成员。锦州人,酷爱运动,喜欢太极和音乐相融合的意境,更愿诵读中感受美好的生活,愿结交更多喜欢有声语言的朋友,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当代文学艺术品读
传播艺术声音 汇聚文化力量
推动文化艺术健康发展
向上滑动即可浏览
当代文学艺术品读
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