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34团的广袤田野,大片规则的农田、伸向远方的渠道、阡陌纵横的机耕道,整齐林立的树木,构成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锦绣画卷,这是134团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缩影。
这两天,在134团30连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砌筑滴灌沉淀池引水渠渠口。田间机声隆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大型平地器在地里来回穿梭,进行平地作业。一条条笔直通畅的田间机耕路、一块块平整方正的良田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
134团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投资9233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5.2万亩,涉及17连、23连、29、30连4个连队。2023年5月,134团4个连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动工,项目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桥涵闸等一系列工程,将曾经的星星田、漏沙地、弯弯渠改造成整体连片,旱涝保收的良田。
30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朱洪祥感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过去职工不愿种的“烂泥田”如今成了“香饽饽”。“以前我们连的田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地势矮的受涝,地势高的受旱,耕种困难。现在好了,高标准农田整治后,一块块分散的小田变成了大田,起伏的坡地变成了平地,田间地头多了一条条产业路、灌溉渠,种植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朱洪祥说。今年,连队1.33万亩农田进行改造后,30连将变成134团的粮食、棉花高产示范连。
30连职工曾玺算了这样一笔账:“农田排溉设施配套完善后,灌溉成本每亩省下几十元,水资源节约效果显著。肥料成本减少三成多,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大幅降低。而且通过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不仅节约农药成本,病虫害的发生率还会持续下降,减少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134团围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增粮、稳棉、优供、提效”目标,自2018年开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现代化农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棉产能、促进职工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团场立足实际、积极作为,抓实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让“粮田”变“良田”,提高耕地保护和利用效率,为当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打好基础。
2018年至2023年,134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4万亩,总投资3.3亿元,涉及20个连队。新修防渗渠197.11公里,机耕道218.6公里,建滴灌首部197座,滴灌系统232个,桥涵闸652座,生态林349.24亩。通过项目的实施,134团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发展格局。
“以往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种植户最怕大雨大风大旱冰雹等极端天气。”134团副团长宋斌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在原来农田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平整土地、改良田型、培肥地力,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道路等,将农田建成集中连片、能排能灌、宜机作业、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宋斌说:“在稳定粮食、棉花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节水、节能、节地、省工方面的效果明显,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种植成本,盘活土地资源,为传统耕种方式向高效集约化种植模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34团历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分步实施、注重效益”的原则,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走在了师市乃至兵团各团场前列。
“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高’在何处呢?一是农田质量高,二是产出能力高,三是资源利用效率高。”134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副主任江秋宁介绍,高标准农田具有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等优势,通过标准化改造,农田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大大提高。“项目建成后,粮食和其他作物产能增加量将超过20公斤/亩,田间道路通达度将达98%以上,耕地质量附件等级将提升0.2以上。”江秋宁说。
近年来,134团下足“绣花”功夫,下大力气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水、田、路综合治理“组合拳”,让昔日零碎闲散地、冬闲田蝶变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田、增收田,绘就粮食生产好“丰”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134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走进134团17连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可以看到,经过前期平整地垄、清运积土、修建防渗渠、滴灌沉淀池等系列工程建设,之前零零散散的土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高效农田。
望着眼前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一条条畅通无阻的灌排渠道,17连职工荀金辉无比憧憬未来的生活:“我种了100亩土地,这次全部整改了,不仅地块变大了,而且灌溉也很方便,同时还配套了渠、桥涵闸、道路等,这样种地成本节约了,收入就提高了。”
17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吴远辉介绍:“今年,17连有1.2万亩农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整个项目区重新规划、重新布局,统一开挖渠道、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这样一来,不仅让土地面貌得到根本改善,衬砌渠道、滴灌管道、滴灌沉淀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完成整治后,我们连队的地间距变宽了,更便于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谈起连队的巨变,22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方元中说:“2022年22连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高标准农田1.15万亩。农田经过高标准建设后,农作物产量不仅高了,而且农户的收入也多了,职工种地、养地的积极性更高了,这要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22连职工康吉新说:“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职工可是得到了实惠。过去我家的110亩地有一半都是盐碱地,棉花苗一出来就死了,保全苗很难,也就没有高产量,所以,每年都是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却不尽人意。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土壤结构发生了改变,现在土地肥沃了,农作物产量也高了,我家的收入也高了。”
29连职工刘艺感慨:“以前,我们这个种植区灌溉渠年久失修,行水不畅,跑漏现象严重,100公分水到地里只有60多公分了,浪费比较大。自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这里重新修建了防渗渠,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30连玉米种植户吴腾飞说:“今年我种了70亩玉米,亩均产量1300公斤左右,价格也不错。机种机收,这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促进了农户种植积极性。30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黄浩说:“现在,玉米从种植到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省时省力还省工,为职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农业耕作条件的改善,让农机得以大展身手。在25连6号地,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一望无际,好似铺向天边的绿色地毯。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的操作下腾空而起,沿着麦田匀速飞行,机身下的喷头喷出雾化农药,均匀洒向麦田。江秋宁说:“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一天能完成600至800亩地作业,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相较于人工喷药,植保无人机‘飞防’更高效、安全、节约、环保。”
宋斌介绍:“134团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工程作用,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与粮棉生产功能区相融合、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相融合,与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做到建好农田、用好农田,提升效益。同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美丽连队建设有机衔接,推动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做好水、路、林、田四方面的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据了解,134团坚持“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并突出“质量、效益”并重,科学布局、精心实施,把项目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项目管理人员配备得力,推进有目标、有方法、有亮点、有创新,严格执行国家和兵团、师市有关政策规定。在工程质量上,134团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积极引入有资质、有经验、有权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重点对项目变更评审、建设质量监管、竣工验收、上图入库、档案资料整理汇总等进行全过程、全流程专业化服务,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同时,坚持做到“四个不能”“三把关”“三监督”“一严格”,对项目主要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与验收,确保建成后的项目能及时发挥作用。在工程验收方面,134团从工作范围、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时间安排、验收标准、评分标准、工作程序、竣工材料、工作组要求10个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并委托第三方公司组织林业、交通、水利、电力、财务等方面专家,对项目进行复核,对抽查问题逐项逐条建立清单,并经专家组和检查单位签字确认后,及时反馈,全面排查、彻底整改。对个别不达标问题紧盯不放,坚决要求施工单位全部拆除重修,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与此同时,134团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项目所在地连队为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连管会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探索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发挥长久效益。江秋宁介绍,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通过水利、农业、电力、道路、林业和科技推广等综合措施,夯实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了粮食、棉花生产能力,亩均增产粮食150公斤,亩均增产棉花80公斤。(通讯员 雪峰)
转自:石河子零距离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