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的网底,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202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首先是健康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必然离不开乡村医生,因此,乡村医生的地位还需继续加强。
但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不断萎缩,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现实不可回避。据介绍,因编制待遇、工作条件、职业前景等因素,一些地方及时招聘村医,也很少有人愿意报名;即使国家出台了面向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但培养的医学生宁可违约也不愿回村卫生室工作,乡村医生队伍“招不来、留不住”,老年村医逐渐退出,年轻人不愿意来,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3〕3号)精神,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在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完善收入和待遇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
盘活用好县域编制资源
《若干措施》指出,要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乡镇卫生院用于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市县进行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时,新聘入编人数的30%以上专项用于乡村医生岗位。
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
《若干措施》提出,要落实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免试注册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应限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倾斜政策。支持确有专长医师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协议服务政策,可根据实际需求规范培养拟从事全科医疗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医学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制度,并根据实际重点向全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口腔科以及中医、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心理健康、精神卫生、康复、职业健康等紧缺专业倾斜。
积极组织执业(助理)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执业(助理)医生资格。到2025年,各地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高到45%以上。统筹县域内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建立健全向乡村派驻医务人员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支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机构免费进修学习,每名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
完善基层人才激励政策
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按规定享受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逐步将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纳入乡镇卫生院职称评聘。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向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倾斜。建立基层优秀机构和人才选拔管理制度,实施“千百工程”,到2025年,全省遴选1000名“燕赵基层名医”,打造100个“示范基层机构”。
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可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允许按不低于50%比例从当前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中提取资金,用于增加上年度薪酬总量。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并在绩效工资中单列。
严格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
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完善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市县要增加补助。
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保障
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对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结合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其养老待遇。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