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评价会现场
2023年10月29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在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由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柑橘优质高效商品化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原“柑橘绿色高效采后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装备化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
科技成果评价会现场
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评价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领域专家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线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线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朱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任小林和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陆旺金。会议推荐罗锡文院士担任评价专家组长,王汉中院士、邹学校院士、傅廷栋院士担任副组长。出席此次评价会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线上),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姚江林,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拥军、处长许炎生,园艺林学学院院长、成果负责人程运江教授和副院长王鹏程教授以及成果完成单位代表与项目组其他成员等近30人参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总编辑王应宽研究员主持评价会。朱明研究员代表成果评价机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致辞,对各位院士、专家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在致辞中介绍了学会的“评才奖智”四新业务,分享了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良好效果,并展望了学会工作方向,期望与会专家、领导指导和支持学会发展,并对学会评价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总编辑王应宽研究员主持评价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研究员致辞
姚江林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评价的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基于20年长期积累、多学科交叉、校企政研有组织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其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期望各位专家从成果的创新理念、材料撰写与语言表述、成果凝练以及进一步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多提专业性的指导意见。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姚江林致辞
同行专家评价环节由罗锡文院士主持,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程运江教授代表成果完成单位所作的成果汇报,详细审阅了资料,进行了质询、答疑与讨论。该成果从柑橘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提升与保持、采后腐烂控制与清洁化生产、设施装备与应用推广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专家组从成果背景介绍、技术的突破性体现、创新点融合与凝练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并从成果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与独立评分,最终形成评价结论和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在柑橘果实外观品质形成与调控、采后保鲜机制创新及油斑病防治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主持同行专家评价环节
华中农业大学程运江教授作科技成果汇报
最后,邓秀新院士对各位院士专家的出席以及给出的客观科学的评价表示感谢,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并表示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意见继续下“苦功夫”,练好“真功夫”,明确成果的时间边界、技术边界及应用的地理边界,认真梳理整体材料的逻辑性,修改完善成果报告,加强自身对科学研究的提炼、对科技成果的总结、对未来问题的思考等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讲话
此次科技成果评价会邀请了院士专家组评价院士团队产出的重磅成果,评价专家组由作物学、农业机械化、蔬菜学、质量安全评价、茶学、果树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的7位中外院士和2位知名专家组成,具有专业多样性、权威性、学术性,体现了层次高、规格高、水平高的特点。此外还有作为成果完成单位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龙头企业代表参会,加强了与会专家、科研工作者、企业代表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了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影响,为推动校企政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智力支持,推进了科技创新,激励完善评价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落地。
科技成果评价会合影
本文由丨《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tcsae@tcsae.org
发布征集
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稿至我刊公众号,包括但不限于创新科研成果、科技写作技巧、书籍推介、优秀科技工作者介绍、科研团队招聘/招生、行业资讯以及相关活动等农业工程领域信息。
公众号文章投稿邮箱:abe-newmedia@tcsae.org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