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12期●总第2178期】
椒林的夜
文/龙良如
凉风似水的秋夜,我们一行人,在椒林的夜空下漫步。
天际辽阔高远,呈暗沉的墨蓝色。云极淡极轻,绕着满天繁星轻舞,一会儿聚成一团,舞出千姿百态,一会儿化作轻纱、飘成薄缦,在星星的微光下,显得飘渺而梦幻。恰逢农历月末,月亮没有出来,这样似乎更好,群星都能做自己的主角,尽情展示各自的风采。
天空将黑未黑,近处的树木、稍远的山峦、远处的群峰都影影绰绰,仿佛蒙了一层轻薄的黑纱,散发出诱人的神秘气息,让人想前去一探究竟,又心生怯意。我们刚经历一番小酌,即使如山鼠般的胆小,此刻,也敢朝黑暗深处迈步。黑夜,其实是极包容的,我们朝前走一步,它似乎后退一步,我们便一直走在不太厚重的夜色下。或者,夜的黑,其实不会那么彻底,总会留给人们一丝余地,一些无法捕捉的光亮。
我们沿着公路漫步,河水轻声浅唱,秋虫啾啾低吟。偶尔传来三两声犬吠,撕破夜的宁静,它到底是善意的,不然,早该撵了过来,把我们骇得四处飞奔了。有风刮过,山林也在窃窃私语,我们惊扰它们的清梦了?或者,是托风儿捎去它们的口信,带给前方的知己?大山一直沉默不语,没有一丝声响,它们历经沧海桑田,到底见过大阵场。
我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路,我们居住的山庄,静卧在不远处,装修古色古香,院内灯光如昼,仿古亭台霓虹璀璨,在夜幕下如梦如幻。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若把那夺目的白炽灯、斑斓的霓虹灯,都换成迎风摇曳的烛光、装着防风罩的马灯,该是多么美妙!
恍惚间,我看到不远处的树林后,晃过一丝微光,依稀传来“嘚嘚嘚,嘚嘚嘚”的马蹄声。须臾,有人举着马灯,牵着驮着重物的马队,朝山上走去,他们或穿对襟长衫,或着短袄阔裤,有人手执长烟杆,有人握着短烟袋,个个面色从容,宽口青布鞋踏在青石板路上,没有多大的声响,只有那疾步前行的马蹄声,在千年湘黔古道上久久回响,慢慢消失在夜色深处。
我看到更远的密林间,闪过几位身着瑶服的壮年汉子,他们扛着长枪,疾步如飞,正和外来侵略者周旋。“腥风血雨满山林,巍巍雪峰垂悲泪。”步伐矫健的阿哥、身手敏捷的阿妹,纷纷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冒着隆隆炮火,给前线运送食物、医用品,再把伤员背进深山救治。成千民众奋起反抗,上万将士浴血奋战。前方的马颈骨,呐喊声振奋人心,枪炮声响彻山谷……我听到了胜利后的欢呼,听到了湘西会战大捷后的喧天锣鼓,看到了气壮山河的壮举!
我看到扶贫工作队走进大山,马路拓宽了、楼房长高了、院落变美了,满山桃花烂漫,满坡桃李飘香,田间传来悦耳的歌声——《我家在椒林》。憨厚的村民们,脸上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我看到后山的沁潇湘水厂,热火朝天地生产着。汩汩山泉水,淌出致富河。一车车甘甜可口的山泉水,拉向山下的山门镇——山门,雪峰山之门!我们的先人,竟敢给八百里雪峰山开启一扇门!这是何等的壮志?何等的气魄!
蔡锷将军走出这山之门,掀起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浪潮。
黄铁山先生走出这山之门,推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一代代山门人,通过不懈努力,打开了幸福之门!奋斗之门!崛起之门!复兴之门!
巍巍雪峰山,悠悠黄泥江,在微凉的秋风里,在浩渺的星空下,在静谧的夜色中,都进入甜美的梦境,它们的梦呓,都充满了欢欣吧?
我们手握微凉的山风,身披清淡的星光,踏着历史年轮反复碾轧的辙印,朝灯火通明的山庄走去。或深或浅的黑暗,终是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身后。
椒林的夜,更深,更静,更美了。
作者(右一)与邵阳市作协主席周伟(中)洞口县作协主席林涛(左二)诗人林目清(右二)诗人龙小英(左一)在桐山乡抗日“嗅枪队”雕像前合影
【作者简介】龙良如,女,笔名良愚,侗族,湖南洞口人,现居深圳。洞口县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窑》。
◆投稿邮箱:994981292@qq.com
◆请伸出您的金手指,点亮“在看”☟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