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村隶属坊镇辖区,距离镇政府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度10分、东经110度18分。东邻洽川镇北菜园村,西接贺家庄,南连南岳庄,北隔沟相望南伏蒙村。因村东南泉水治病灵验而得名。两千多年前,已形成村落。唐贞观七年(633),黄河边的夏阳支族,因河道西移而迁入灵泉村。明代初年,党氏从山西洪洞迁来。村落东俯黄河,西依莘原,南对华岳,北仰梁山,属洽川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门户区。海拔552米。黄河水道距村4公里,洽合旅游大道从村南穿过。108国道、(北)京——昆(明)高速公路,大(同)——西(安)高速铁路,距离不远,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分为老城堡和新村两部分,其中老城堡占地340.86亩,拥有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0平方米。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部分院落及建筑物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观赏审美价值。2013年6月,灵泉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巨商名号 明代后期,灵泉村党氏族人开始从事商业经营,之后商业店铺遍布全国各地。清同治年间,西安义聚合号由灵泉村党祝山、党林炳、党倚堂等数人合股经营,光绪中叶析为义聚正、义聚合两号。义聚合是合阳旅外的四大商号之一,在兰州、太原、汉口、广州、香港设立了分号,经营海菜、南药、茶叶、布匹等,货流百方。至清代末年,进入鼎盛时期。庚子之役,慈禧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义聚合号经销海味(鱼翅、海参等)数百箱,获银20余万两,轰动一时,成为陕甘巨商。股东兼经理党祝山任西安广货(南货)帮首领和商会常务理事。灵泉人因商发财,有“日进黄金万两”之说,因之灵泉村被称为“合阳的财东村”。主要的商业领头人物有党联甲、党祝山、党林炳、党倚堂等。中华民国期间,生意受战争连累而衰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停业。
【老城堡】 老城堡三面环沟,周围以黄土夯筑的城墙围护。明万历年间,村人因务商发家起始大兴土木,修庙建房,直至清末民初,逐渐形成格局。其主要古建筑有:
老城墙 康熙五十七年(1718),筑南城墙城门。咸丰三年(1853)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筑四周城墙,并形成南门和西门一角组成的瓮城。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520米,南北宽437米。老城墙整体保存较好,现存周长1915米,城墙的东、南、西三面建有砖砌的城门,最高处约9米,墙基宽6.3米,顶宽2米左右,西城门和南城门洞高4.3—4.8米,门洞宽3.2米。南门外上方石碑刻“人心安堵”,内上方石刻“财阜南熏”。西门外上方石刻“金汤巩固”,内上方石刻“笏柱西爽”。门框门扇以铁皮铁钉包裹,给人以牢不可破之感,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党氏祖祠 创建年月无考。现存两座,分别是老祠堂和南祠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建老祠堂。老祠堂坐西向东,由大门、南北厢房、献殿、上殿组成。东西长38.5米,南北宽12.3米,面积0.71亩,整体保存完好。大门开间2.9米,进深4.1米,两边分别是老井房和门卫室。大门看墙砖雕对联:“受姓西来瓜绵椒衍,修祠东向山峙河横。”祠内南北厢房面阔三间10米,通深3.2米。厢房檐下悬垂雕花柱头,和谐对称。献殿面阔3间11米,进深5.8米,大梁以驼峰承托,前后檐下分别用木扇隔开。上殿面阔3间,明柱支撑,结构匀称,庄严肃穆。电影《白鹿原》等曾在此拍摄,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老祠堂斜对的南祠堂,是党氏后裔的分祠堂,坐南向北,由门房、献殿和上殿组成,南北长26.2米,东西宽10.3米,面积0.41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作为民俗博物馆供人展览。
三义庙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创建,位于南城门内侧,坐西向东,面阔4间宽13米,进深9米。前檐开阔无檐墙,形似戏台。前台是咸丰五年(1855)聚义永商号捐献的“十王子进宝”青石栏杆和两只1.3米高的石狮子背负的方斗旗杆。三义庙北壁,镶嵌着道光十四年(1834)《增修三义庙献殿碑记》,和咸丰三年(1853)《重修后池暨村西南围墙碑记》。恒聚昌商号为三义庙雕刻的大幅金彩木板对联,仍保存完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综合厂 1958年由清代党氏分祠堂改建而成,位于党氏老祠堂南邻,坐西向东,面阔11间,长42米,全由清代老祠堂原件搭建而成。前边是穿廊式厅房,柱头是悬空的龙头。后院建两层青砖楼房,院落进深37.5米。建筑布局古朴典雅。
民居老宅 明清时期,灵泉村人经商发财后,竭力建设关中传统的“四合头”宅院。老宅院上房供奉祖先,用材和建筑工艺考究;门房做客厅会客议事;两边厦房按照住宿、做饭和保管物件需要,隔成大小不同的房间。经济富裕的人家,往往盖成前后两院。总体来看,房屋宽敞,起架高耸,门面讲究,气势宏阔。从门房、腰房到上房依次升高,寓意“步步高升”。庭院坐地朝天,通风透气。大门外有雕刻精美的拴马石桩,大门两侧看墙上凹、凸雕刻着家训或警世格言,突显灵泉村人重伦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厦房山墙和照壁附砖雕,上房屏风浮雕戏剧故事或兰桂齐芳、富贵平安等图案,显示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目前村中完整或部分保留的宅院,有9户人家。
古井 灵泉村现存三口古井,分别是东井、西井和后井。乾隆到光绪间,多次对东井修理。东井有砖石砌筑的井台和井房,井房门楣嵌“道通四海”石碑一块,内壁神龛两边的对联是:“井如德水千秋涌,神佑灵泉万代流。”旁置《灵泉村重浚东井并合宇碑记》等4块小石碑。井口石条围砌,井架、辘轳支架俱在,形制基本完好。西井位于党氏老祠堂南邻,有井房覆盖。后井无井房,暂将井口压盖。三口老井自洽川自来水上原后,就停止使用。
古树 村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老槐树有两株。一株位于村东原党家门口,是陕西著名学者党晴梵先生祖先所植;另一株是湾里党家的。两棵古槐的主干均已空洞,加之路面硬化后树根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出现树枝枯萎的现象。
古池塘 村东老水池约5亩大,周围蓝砖围砌,间以青石构件,池坡有老磨盘铺砌。池塘东南有溢洪道,池东壁镶嵌着道光年间重修池塘的碑记。每到雨天,各巷道雨水通过水道水流入池塘,池水至今仍是群众的辅助用水。
(合阳县地方志编纂中心提供资料)
三义庙石刻
部分商号印章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