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多次价格波动,特别是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产能大幅度下降,价格飙升后,又在2020年初因政策支持及养殖利润驱动下,繁母猪存栏迅速恢复,价格再次回落。然而,行业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价格的大幅波动现象将逐渐成为历史。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中国生猪产能大幅度去化,导致猪价飞涨。然而,随着政策支持和高养殖利润的驱动,以及头部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繁母猪存栏在2020年初迅速恢复,价格又大幅回落。然而,2021年7-9月,生猪养殖端因深度亏损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再次引发了价格的大幅波动。
生猪养殖行业专家赵广钰表示,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发生在生猪产能过度损失到产能过量恢复,再到供需均衡的摆动过程中。他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猪养殖行业的“钟摆效应”将自然衰退,产能变化将趋于平稳,价格大幅波动现象将成为历史。
目前,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已达到65%以上,生猪养殖技术水平、生物安全水平和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产能调控机制不断优化。有鉴于此,生猪价格波动将会明显降低,预计进入“微利时代”,即养殖业将进入微利或小幅盈利时代,部分时间段还可能出现阶段性小幅或微幅亏损。
与此同时,上市猪企也在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牧原股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从追求快速提升出栏量转变为更加关注生猪头均成本的降低,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在营养、种猪、智能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同时加强养猪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以实现养殖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然而,面对行业的变迁,一些小型养殖场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大。一位养殖户阿土表示,由于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改扩建猪场,积累的资本已变为存栏生猪和猪场等固定资产。他计划在行情好转后,将猪场卖掉,或者减少养殖规模。
从长远来看,生猪养殖行业将从完全竞争市场发展到寡头垄断市场,期间可能伴随持续亏损,但也将推动行业的头部化、规模化发展。随着产能窄幅
震荡和产能恢复,养殖户需要更好地管理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和生物安全措施,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此外,养殖户还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引导和规范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例如,优化繁育政策,鼓励繁育高质量的种猪,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率;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金融支持,降低养殖户的融资成本;加强对养殖行业的监管,确保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猪价格的波动对于养殖户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政策,才能稳定生猪市场,保障肉类供应,同时也能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