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订单式”的种植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户每年稳定的收益,消除后顾之忧。订单农业让农户与企业、消费者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让资本、技术、信息更加有的放矢,也让农民收益稳定、干劲十足。这种定向生产方式,重点发展定点农业,比如消费端可以'包养’梨树、枣树等,这可以直接解决资金问题,避免农产品过剩无人购买的情况发生,农民还能提前拿到钱。

“互联网+”订单农业的模式,更能有效缓解农产品产销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增加农产品销售的客户量,提高农产品交易速度,对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进一步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订单农业能够提高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模式一: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模式二: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模式三: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四: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模式五: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自然影响,一种是受人为影响。近年来,订单农业存在部分订单不能按期履约的情况,诚信问题也是订单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民的生产有可能因为天灾而出现订单无法完成的情况,或者当减产时,农民违约不卖给收购方;此外,当市面上产量过剩时,市场价格低于订单合同价格,收购方也可能出现违约情况。
所以要规避类似的风险,就需要在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不断地完善、规范农户和生产主体的行为,保证诚信,使之处于良性循环。而人为风险主要是指要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太小太分散,容易出现大家“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如此前发生的“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