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乡村振兴】企社双创联营,发展共赢走好致富振兴路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1-21  01:23:41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为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强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能力,着力破解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市场化运营资金不够、市场运营活力不足、管理人员能力不强等难题,瓮安县积极探索实践“企社联营”模式,推进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增加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性收入,形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管“稳”,村办企业经营“活”的集体经济格局。

企社双创夯基,稳中有进拓源。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三资”主体作用下,鼓励村(社区)结合村情优势和发展需要,探索成立专业合作社、劳务公司等村办企业,接受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级党组织管理监督,在村级党组织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授权和注册资金限额范围内承担责任,按照企业化模式进行自主经营管理,提升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灵活性。鼓励村办企业在市场化经营中自主聘请职业经理、对外合作,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采取企业薪酬体系和决策管理,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县88个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126个、公司47个,形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稳定管理“三资”保值增值和村办企业入市经营多元增收、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依靠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企业“双引擎”同向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企社孵化入市,补齐短板赋能。聚焦破解村干部抓产业促发展、强经济优服务能力,解决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有限、发展资金不足、管理经验不多等难题,借鉴小微企业孵化模式,对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办企业出台支持措施,强化县直部门帮联指导,育强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入市积累经验,逐步做大做强,并轨转向集体经济市场化经营管理。一是转化人才培育蓄能。通过从致富能人中引、有为乡贤中挖、后备力量中选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因村选人用人,鼓励1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到村任职,聚焦实战、实用,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进行精准化培训,依托村(社区)“名书记”工作室创建,采取“擂台比武”、走村观摩等方式,在产业一线“晒成绩、找差距、表决心”,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找问题补短板,拓宽发展思路,共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二是优化服务过程提速。县级整合乡土人才、改非领导干部、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等人才资源84名,组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顾问团,采取集中研讨和实地研究等方式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发挥组织优势,通过采取村申报、镇初办、县转办模式,定期收集梳理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按照需求归属行业部门职责,明确办理的县直部门和时限,结合《瓮安县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卡》开通服务热线,跟踪督办需求办理成效,全面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让业务指导变服务直达一线“末梢”增时效。今年以来,累计3期收集办理村级集体经济需求10问题235个,解决问题165个。镇级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加强资源统筹,鼓励所辖村(社区)入资入股成立镇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公司,会同县属国有企业采取帮联方式进行市场孵化,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三是强化资金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瓮安县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试行)》,每年由县财政划拨100万元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资金周转扶持和贷款贴息1至2年,争取中央、省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500万元,为村级产业发展增资“活血强筋”,形成推动产业规模扩大、提质增效的“助燃剂”。梳理项目下沉清单,采取以工代赈方式鼓励村级党组织承接农村小型技术设施项目建设,建立“部门+村级”驻村帮扶机制,帮扶部门每年至少协调下放1个项目或不低于2万元资金到村发展,帮助村集体培育1个主导产业和引进1个市场主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向有项目、有资产、有载体管理的实体化运营轨道,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源头活水”。

企社联营蓄能,合作共享增收。充分激活乡村资源潜能,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管村办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规范运行程序和制度,建强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办企业“内联”蓄足发展潜力。依托县属国有企业优势,推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办企业同种植大户、民营企业、县属国有企业等开展劳务合作、项目开发,拓展“公司+基地”产销合作,鼓励具有劳动力优势的村(社区)牵手城市社区兴办物业、家政等经营实体,建强村办企业和县属国企“外联”增添发展动力。一是双向并进降风险。规范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保值第一职责作用,将单一出租、资金入股等传统型低风险小额度经营行为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对受市场风险较大的种养殖类、生产加工类等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产业,由村办企业结合自身资金和发展实际,采取对外合股联营等方式开展合作,有效降低市场运营风险。二是双向奔赴促合作。组织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到企业和异地跟岗学习锻炼,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鼓励村内及周边企业结对子,聘请企业负责人或经营管理人员无偿到村担任集体经济发展顾问或名誉顾问,帮助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化互信合作,推动实现“资金+资源”“资金+项目”“基地+市场”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三是双向互利促共赢。全面推广“三带”做法,充分发挥村级资产资源优势和外部企业市场优势,整合资源和生产链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召开“万企兴万村”供需恳谈会4期,促成村企合作5个,探索订单式农业建立农产品“保供”基地,盘活扶贫资产增收,村办企业实现农民就业增收、集体增产做强、企业扩面提质的“三赢”局面。

2023年,全县105个村(社区)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占2022年全年收入76%,预期2023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00万元左右,预期同比2022年增长16%左右。

作者:唐世海(县委组织部)
编辑:韦东良
一审:陈   凯
二审:温光旭
三审:侯伶燕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