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店子底村:红色旅游,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1-23
19:36:29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3月28日,一批游客慕名来到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店子底村,在店子底村党支部书记石狗拴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次特殊的红色之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祆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支前纪念馆,游客们静静聆听着石狗拴深情讲述“我们多流汗,战士少流血”的英雄事迹,追忆烽火岁月。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店子底村三面环山,是通往太原东山一带的必经之路。
70年前,这里是解放太原战役的“大后方”,也是著名的“支前模范村”。
▲店子底村外景
70年前,一队队民工、一辆辆小车、一排排担架,曾在这里艰难前行。一双双布鞋、一袋袋粮食、一箱箱弹药,曾从这里送往烽火前线。70年前,村民们腾出窑洞、空出大炕,把家变成前线伤员的疗伤救护站。70年前,村民们将村中大庙30多间房屋作为解放军的粮站,堆满支前的粮食。70年前,村里所有的年轻人全部投入支前战场,挖战壕、抬担架、送柴草、运军粮、做向导,有的还直接参加了风格梁和牛驼寨的战斗,为太原解放战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店子底村的雕塑
过去的店子底村,村民用水主要是井水,遇上天旱就喝不上水,而且交通不便,村里盛产的杂粮、果蔬等想要运出去换钱,都很不容易。“以前为了挣钱,在自行车上安装两个筐,载着山货赶往太原早市,为了卖个好价钱,凌晨两点就得出发。”谈及过往,村民罗玉花有些哽咽,“大女儿学习还不错,当年都考上中专了,就因为家里太穷,供不起学费,不得不让她辍学。”为了振兴乡村,店子底村引进建材厂和石料厂,并将村中的河漕改造成水泥路,在村内打下深井,建成水塔,让村民喝上自来水。同时,借助阳曲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提出依靠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打造“红色经典游”的脱贫发展规划。
2009年,店子底村建成中国第一家村级支前纪念馆,并于2016年被太原市委组织部确定为“阳曲县店子底弘扬支前精神红色教育基地”。
▲店子底村支前纪念馆
在支前纪念馆里,游客们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和一件件支前用的实物前驻足深思:“没想到解放太原如此艰难!”▲店子底村支前纪念馆内陈设
整个支前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分为支前厅、陈列厅和励志厅三个部分,馆内摆放着300余幅太原解放战争中支前工作的宝贵历史照片,留存着驮筐、驮架、盐磨子、水斗子、独轮车、毛口袋各种支前实物。
依托解放太原战争支前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店子底村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及绿色发展融为一体,又建设了红色讲堂、支前市场、支前餐厅、支前小院、支前客栈等景点。▲店子底村支前小院
▲店子底村支前地标指示板
“接下来,我们就去红色讲堂,观看解放太原城的红色微电影《支前红流》,感受惊心动魄的战役和深厚的军民鱼水故事。”石狗拴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大家继续参观。▲店子底村红色讲堂
“近年来,店子底村共接待社会团体300多个,接待当年支前人物80人,接受捐赠和收集文物300多件。截至2022年底,店子底村已累计接待学员21万人次,近千个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特别是东西山旅游公路开通后,一下子把村里的红色讲堂、支前纪念馆、支前餐厅都带活了,村里迎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石狗拴表示。从2016年开始,店子底村注入扶贫资金600余万元,建成130亩拱棚和暖棚,按照“村里建,贫困户优先租”的原则,60余户贫困户租赁种植,每个棚年均收入可达2万元。
同时,店子底村还引进新品种,改良了原来的老果树500亩,葡萄树400亩,杏树200亩。
▲店子底村果蔬采摘基地
在支前纪念馆门前广场上搭起支前市场,摊位免费为村民使用。▲游客在支前广场购买果蔬产品
疫情前,店子底村通过红色旅游,销售小米1万余斤,水果12万余斤,鸡蛋1万多斤,蔬菜10万余斤,增加农民收入120多万元,有的农户连家里的咸菜也都卖完了,家家户户都从红色旅游获了利、得到了好处。就连贫困户孔双喜也多了几喜,变成“孔全喜”了。他家里种着10亩地、3亩苹果、还有一个大棚。平时忙农活,一看见有客人来,就带着自家的土特产去赶集。最多的时候,一晌午就卖了300元。“过去苹果、杏拉到太原,路子远,消耗大,卖不出去就烂掉了,一年收入一两千元。现在,地里搞采摘,每年收入万把元,翻了好几倍。村里的杏,出去卖1元,采摘卖到2元,还不够卖。靠这些收入,我家就能脱贫了”。村民黄石玉笑得合不拢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以支前为品牌的支前小米、支前咸菜、支前水厂、支前农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给村民布一个真正能奔入小康、年收入翻番的产业格局。再整合我们现在成立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全村的整个产业布局都整合起来,真正把我们店子底村打造成太原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石狗拴表示。监制:张秀丽 编审:赵治军
责编:虔嘉 编辑:李国秀
来源:山西云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