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关注“小城镇建设杂志”
文章选自《小城镇建设》2023/11期“文化保护与传承”栏目,本期完整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阅览电子刊。
乡村产业遗存的发展演化特征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和深化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产业遗存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见证和人居空间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适应性再利用方式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释乡村产业遗存的概念内涵和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对山东地区典型乡村产业遗存空间的深入调研,总结其空间布局、功能形制、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特征,梳理和解析国内外代表性的乡村产业遗存更新设计实践案例,从功能业态转型、空间更新、结构优化、组织运行4个方面,总结适用于山东乡村产业遗存的改造再利用策略,以期为新时期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空间可持续营建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产业遗存;乡村人居空间;适应性再利用;山东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源代谢视角下生态乡村的空间建构机理与策略研究”(编号:20YJCZH25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资源代谢理念的山东乡村人居空间优化机制和建构模式研究”(编号:ZR202211050008);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项目(编号:SDYAL2022157)。
版面预览
作者简介:
刘长安,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张猛,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忠凯,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
刁小明,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分院建筑专业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通信作者:
刁小明,271073763@qq.com。
引用格式:刘长安,张猛,周忠凯,等.乡村产业遗存适应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山东乡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3,41(11):13-21.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3.11.003.
或关注杂志“投审稿小助手”微信服务号,实现查稿、审稿、与编辑部实时对话等多项实用功能。
ORGANIZATIONS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