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大樟溪情丝】朱小欧:乡村的那些事儿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1-26  03:16:03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空间,乡村的兴衰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区域的乡村发展阶段性、差异性明显,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乡村建设路径,产生了多样化的乡村振兴模式。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农民为主体,将乡村发展和繁荣作为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目标,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朱小欧同志做为基层管理领域的务实研究者,对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深入调研。《乡村的那些事儿》是朱小欧同志的一篇颇有见地的调研笔记。

乡村的那些事儿

◆ 朱小欧

   导语:写一篇文章,都是一段思想行走过程的凝聚。同样,写这个话题,并不是一天、二天的冲动。当然,一篇文章即使成型了,思想的思考并不是终结性的,只是把一个话题比较明显地抛出来供思考、供讨论,甚至争论。事实上每个人都在思考关于这类的这个话题,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条件不同,思考方式不同,思考层次不同而已,而且不同的年龄,思考的结论也不同。

01

“乡愁”与“乡喜”

 

   “锣要拿到过山去敲”,这是一句极为经典的话,蕴含着极多的含义,很值得玩味。流动已经成为增长学识、提升技能、获得财富、赢利荣誉的重要途径。

    在“七溜八溜不离虎纠”的现实中,许多人的愿望是,在福州城里有一套房,农村有套房,孩子考上好大学,回来省会城市工作,一家子互相关照,其乐融融。其实,这个并不单是虎纠人如此,南京、合肥、武汉、广州人都是如此。出现哪此盛景,应该是祖国强大、人民富足的一个充分的体现,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宜居的,是不愿意抛弃的故土,也是没有必要离开的精神和物质的乐园。
   《平凡的人生》,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我国有一些地方,特别是西部的自然条件有的还比较恶劣,但是,可以试想,假如我们在那样的环境中,肯定呆不了,但是如果一定只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呆下去,也许过了一年二年或者几年,也能呆下去,也成了那里画面中的一景。则其中的人,如果离开那样的环境久,回去也许就适应不了了。
    因此,我们常常说的“命”,我想,人的“命”首先就是诞生的环境和条件。而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中生存下来,适应下来,把人的情感与环境与条件融为一体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乡愁”。事实上,我并不是很认同“乡愁”这两个词。文人写作,多是因“愁”而生灵感,方有作品。而我们这种地于家乡的思念,是带着淡淡的或者浓烈的,对于故土的思念,那是一种条件的限制,成为“忧愁”,而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可以很容易回到故土,可以很便捷地找到儿时的记忆,那这种“乡愁”,应该成为“乡喜”了。

02

村落的兴亡

    相对于游历过的长三角、苏南,京津等地,我们闽中多山。以前受自然条件所限,交通不便,一些有“本事”的人离开家乡,就很少回来了,有的不愿意或者不屑回来了。其实人在哪里居住,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永泰很多是明代军屯的后代,几百年来在这里安居乐业,也验证了这片山水的宜居宜业。那由于特殊的战乱等因素,有的人南下南洋、移民他国,也都是由于当时特殊因素所造成的。

    一个乡镇与另一个乡镇交界的地方,往往都是杂地,那里的村民姓氏多是繁杂,多是从各地搬迁而来的。有的人说,一个地方的大小,决定了那里人的繁衍的规模和数量。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果腹,人们四处找地种。在我的老家,很偏僻的山沟里,也有房子,当时电力不通,后来电网改造通了电,现在那户人家也搬迁出来了。
    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聚居符合人的生活习性,教育、医疗的发展也需要人居集中。因此,一些村落的消亡是必然的,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但是,一个村庄的功能,首先要考虑二点,一是居住的功能。这个居住过的人,留下的情感,也就是“乡愁”或者“乡喜”的功能,会随着居住人的存在而存在。另一个功能,就是在这个村庄上的建筑物所留下的时代的文明的印记,对于这类的房子,那就是上升到国家和地方的层面,需要来保护和提升的了。今天这里要阐述的主要是前面的一类的村庄和房子。

03

农村房子的作用

          

    对于村中人口的流失,很多人在感叹可惜。对于教育的发展,大家都愿意到更大的地方,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人群是由非常复杂的人构成的,不同的人,对于生活有不同的希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社会阅历,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愿景。因此,当前的农村出现了不同的局面,一是返乡建设潮,这主要是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人口比较集聚的地方,如我县的大洋、同安一带就比较明显的建房潮; 二是随着人口外出打出,加之教育、医疗资源的整合,一些乡村就沉寂了,特别是土生土长人群的老龄的离去或者进城。但是,50岁多的人群,在积累了社会阅历之后,又展示出强烈的返乡建房的热潮,但是,很多由于土地的限制,建不了房,有祖传旧房的可以修缮,没有条件的只能望洋兴叹。

    农村的房产,从本质来说,还是居住的功能。那农村的房产,今后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大可不必去纠结,因为不同的人在营造房子、购买房子的时候,本身就是有不同的出发点和期望值,有的人可以置一下用于偶尔回来的居住,作为度假休闲;有的可能用于存放旧物以寄托情丝;有的可能作为偶尔的交际场所;有的可能作为自己养老独处之所;有的可能作为养育子孙的过度之所;有的想作为特殊时期的备用之所;  甚至少数有出租出售价值的,自然实现经济价值的变现。但是不管怎样,农村的房产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房,更多的是具体有居住和康养的性质。
                                              2023年11月21日




附:2011年的旧作:       
                    渐渐老去的村庄

朱小欧

   那些村庄,渐渐老去了。

   祖辈们用辛劳、汗水与勇气打造出的农田、蕃薯地、茶畦地荒芜了;那些曾经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寄托着无限希望的田地荒芜了。许多地的草很长了,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已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有劳作的影子了。

   那些田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为了水渠里的水多流向自家的田地一些,为了多扩大哪怕是一丁儿的种植面积,发生过争吵、漫骂,甚至是积怨。而这一切,随着那土地上的杂草丛生,随着逐渐荒芜土地的增多,随着这村庄的渐渐老去,终将烟消云散。

   那些村庄,渐渐老去了。

   在许多村庄里,我只看到了老年人。那些老年人仍然孜孜不倦地劳作着。他们苟偻着身材,在挑水,在灌溉,在锄草,在采收,在劳动了一年之后又期盼着新的一年。他们给住在城里的儿女们送米送菜,而他们还在延续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守着那片土地,不肯浪费一分钱,哪怕是病了也舍不得求医问药。

   对他们来说,在生命消失之前,劳动是天经地义的。


   那些村庄,在渐渐地老去。

    这也许就是社会的进步,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变迁。尽管这变迁的到来,有些迅速。

    一个村庄的老去,也标志着这个村庄的成功。这些渐渐老去的村庄里,旧有的村民从事着新的职业,开始着新的生活。然后,我仍然有许多的感伤和期盼,面对着房前屋后的花开花落,面对着那渐渐老去的村庄,面对着曾经生活过的故土。

2011年4月20日晚记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点【赞】
      ↓↓↓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