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作雷:板桥乡村古树多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1-28
00:43:22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从富阳到临安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是坐地铁经杭州市区中转。另外一条是从新登古镇,乘坐开往三口镇的汽车,经松溪村,过板桥镇,在青山湖的牧家桥站再转乘835路公交车到达临安朋友家。在乡间郊外,看见公交车远远开来,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夏天等候货郎骑着卖冰棍的脚踏车,仿佛时光倒流。临安,皇帝住过的地方。富阳,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的著名景点。这两个地方,名气都超级无敌大!一个有帝王气度,一个有画家气质,各有千秋。我的两位好友分别住在这方风水宝地。所以,临安、富阳,我每来杭州,经常来这里玩。由于两条线路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我通常喜欢选择后者。避开都市的喧嚣,走进农村小路,寻找一份难得的清静,这是个不错的选择。看看地名就知道,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驿站是多么有趣!分明就是一条旅游观光路线。初秋时节,丹桂飘香。车子在蜿蜒绵亘的山间公路上穿梭奔跑,甜丝丝的桂花香味从车窗空隙钻进来,令人心旷神怡。公路边随处可见金灿灿的稻谷与高梁,农家房前屋后的树上挂满了柑橘、枣子、红柿,仿佛给家园涂上了胭脂口红。田里已经有农民兄弟在收割稻谷了,好想下车去帮他们割稻,体验一把久违了的农活。前面有一位大嫂在掘番薯,只见她一锄头下去,然后用力一撬一拉,好几个红红的番薯从泥土里滚出来,那心情,你也懂的。一条小溪潺潺流淌,清沏的溪水里一尾尾小鱼游来游去,田螺、溪藻、草虾等溪鲜可是酒店里上好的美味佳肴。看!一只白鹭立在水流上坡,一双大眼睛紧盯着水面看,它正在等着呛倒水的鱼儿“送肉上钩”呢!真是一只聪明的鸟儿。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秋日风景!
此时,我也像这只白鹭一样,眼睛紧盯前方,因为车子快到板桥站时,路边有一株超大的银杏树,很美。每当乘车路过这儿的时候,我会多看它几眼,只是车速太快,来不及仔细观察就一闪而过了。由于平时出差公务在身,没有空闲时间下来玩。这么古老的银杏树不好好欣赏,真是有点可惜,对不起大自然的馈赠。秋天是欣赏银杏的季节,我明白,错过了这回,又得等一年。所以决定要临时下车,看个够。终于等到了板桥站,又见到熟悉的倩影,我毫不犹豫地下了车,拿出手机,对准大银杏先拍一张作纪念。只见这棵三人合围的银杏树高高地越过三层楼顶,绿中泛黄的扇状叶子迎风摇曳,高大挺拔的树冠气势恢弘,像是一把绿阴大伞为村民遮荫蔽日,又像一位身穿绿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特立独行于板桥街路边。片片开裂的褐色树皮如老龙鳞一般,饱经着岁月沧桑。树腰挂着一个牌子,我走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银杏,树龄500年。编号:018510600002,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2018年。”另外还有介绍银杏的树种果叶等药用价值等文字,就像是给这棵树颁发了身份证,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不远处有一幢三间开外的三层楼房,一位老人坐在那休闲。我现场采访了他:“老师傅,您好!这是您们家吗?”“是的,你什么地方过来呢?”老人家精神不错,微笑着说。“我从富阳来,要往临安走。”我又补充道:“每次乘车路过,匆匆忙忙地看见这颗古树,看不过瘾。今天临时下车,仔细观赏。”“看完银杏后,你还要继续坐车去临安吗?”老人家用较重的本地土话方言问我道。“是的,我与临安的朋友约好一起吃中午饭的”,我又问道:“您今年多大岁数呀?”“我88岁了。”这时,屋里走出一位老大娘,老师傅指着她说:“这是我们家老太婆,她小我8岁,今年也有80了。”老大娘笑呵呵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是八旬老太的样子。她还用手机加了我微信,网名:“开心老太”,看样子既是一个乐天派,又是一位梦想家。
屋前小院种满了花卉盆景,其中有一盆狮子造型设计的假山盆景唯妙唯俏,一株长着十几粒红色果子的小枸杞树巧妙地栽在假山一端当作狮子尾巴,很漂亮!每件盆景造型都很讲究,屋后有个小院子里种满了小白菜、萝卜、葱蒜、花菜等等,品种不少。看来,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家庭,与皇家御花园有一比。另外,旁边有一棵樟树,一棵柏树,听说是老人小时候亲手种的,也有八十多年树龄了。两位八旬老人,乐观开朗,淡泊名利。喜欢栽树、种菜、玩盆景,这可能是他们建康长寿的秘诀。我羡慕说道:“大爷大娘,您们和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一起生活,家庭美满,真是好福气哦!”老人看了我一眼,笑着说:“你也是一位有福之人。”大娘的普通话讲得好一些,又帮着“翻译”了一下。这话听得我心里温暖,高兴。看来今天到对地方了,值得!交谈中得知,老师傅原来是一位村书记,后调任板桥镇信用社当主任,姓周。老太太姓楼,原来在板桥镇小学教书——怪不得普通话讲得比周老好,家里花卉盆景养的也这么讲究。板桥多古树,民间有高手。楼老师告诉我,这里以前是青山湖区域,一片汪洋湿地,这株银杏树从明朝开始就栽在那里了,是给河边的小船系绳子用的。大概这有一座人来人往的木板桥,所以才叫“板桥”的地名。我没见过这座板桥的独特英姿,也不知道它的底蕴和积淀。当然,板桥岸边肯定有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我下次再来,慢慢打听。“每逢深秋时节,银杏树披满金黄色的树叶,一阵风吹过,下面洒满了一层厚厚的黄金色的小扇叶,美丽壮观,吸引很多人观赏。”楼老师兴致盎然地对我说。这时,周老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你再到我们家后面看一下,那里还有两株古树哩!”望着黑黑的丛林,我心里既发毛,又惊奇。我跟着周大爷,一起走到后院山边。只见有两棵双人合围的古树携手而立,枝繁叶茂,亭亭向上,如两顶充满慈爱的大帐篷,春也温馨,冬也温馨。
我好奇地问道:“这两棵树正好是一对,像是一对生长在民间默默无闻的夫妻树,它叫什么树名呢?多少年了呀?”“青柴树,我们自出生会记事起,它们就已经这么大了。听祖辈说这两棵树也有一两百年了”80岁头发花白的楼老师的普通话咬字还很清晰,“你看,青柴树上还结着一粒粒珍珠果,以前没饭吃的时候,上辈们还拿这果子磨豆腐吃呢!”又是饱经风霜的古老大树!相比于那棵孤独的大银杏,这一对青柴树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风情。我俯下身子,从地上捡起两片青柴树叶,一片是公,一片是母,夹在笔记本中,把恩爱带回家。一边听,一边从包里拿出纸笔快速地记录着,生怕忘记他们说的内容,将重点亮点皆付笔端。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周大爷好客地说:“请到屋里坐,屋里坐。”这时,楼老师早已从橱房泡了一杯红茶,款待我。房间内很清洁,各种好玩的东西摆放整齐。墙上挂着一个牡丹国画镜框,红花绿叶,疏密有致,画得很认真,虽然达不到专业画家的笔墨技法,似乎也让人闻到从画里飘出来的牡丹芬芳。右上方题字:“吉祥如意,乙未年初,楼志芳画,周耀根提。”原来他们还会书法美术!“提”字〈应为‘题’〉有误,我向他们予以纠正,下次作画时就不会笔误了。这对老人,在那个困难年代,还能写字画画,已经超越尘世的媚俗,达到了生活的清雅。看他们喜欢书画,我把昨天在富阳写生的两张桂花画送给他们当纪念,暂且当作付了茶钱。他们看了很喜欢,像宝贝一样放在桌子上。我一边听他们讲话,一边看手表。因为我已与临安的朋友约好吃中午饭,答应别人的事情,是不能失信的。这时,周老说:“小伙子别急,十分钟后,我以前在信用社工作时带出来的徒弟开车接我们去临安市区玩,你正好乘坐我们的顺风车去临安吧!”88岁的老人思路敏捷,挺牛的。“那太好了,不用再等公交车,即可直达临安,正好把刚才玩的时间补回来。”我欣然想着,“今天总算是零距离观赏了古树,又没有浪费时间,真好!”不一会儿,一辆紫黑色金属漆的德系越野车开来了。一位身穿绿色风衣的中年男子下车给二老打开车门,小地方能开上这么好的车也非等闲之辈。奇怪,又是凑巧,他的车子品牌、型号、颜色正好与我家的自备车一模一样。这位兄台也和我一样喜欢穿绿色的衣服,志趣相投与我所好略同,与他有相见如故的感觉。平时大多是我驾驶着自备车让别人坐,今天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这位兄台开同样的车,好像自己一下子成了连升三级的领导!别有一番滋味。后排的两位老者谈笑风生,整个车厢内其乐融融,我突然感受到,怎么觉得自己倒也像是周老的一个徒弟!回眸再看一眼那两棵青柴树,另一种感觉油然而生:这对淳朴善良,健康长寿,相敬如宾的老人,难道不是现实生活中一对幸福恩爱的夫妻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