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物语》:温暖而幸福的人间书写
文/涂国文
我把吕煊新诗集《乡村物语》所收录的诗歌定位为“类日记体”诗歌。诗集共分五辑,分别为“乡愁只在故乡飘落”“大地的歌唱”“诗意的呼吸”“乡村最美的抒情”“大地物语”。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叙事诗,呈现的是诗人所钟情的生活叙事诗学。它们大多是及物的,是关于烟火生活的本真叙事,洋溢着一种温暖而幸福的情感,一如诗人所说:“人间的书写拥有无尽的幸福”(《对一枝荷花说出爱》);“桂花放弃言说,满怀着喜悦”(《桂花只在河水里打了一个结》);“面对桃花/浅浅的红 也是一种幸福”(《春天,面对桃花也是一种幸福》)。集中诗歌多为家居诗、采风诗、茶叙诗、饮酒诗与同题诗,是诗人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
诗集《乡村物语》的叙事学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仅就诗题而言,如“秋日逛垄上柿子林”“在厅上荷花池旁听施光南的乐曲”“在阳台喝茶想起燕子”“在盛开的杜鹃花旁想起故乡”“在沙溪遇到玫瑰”“夜饮鸠坑茶与陈兄叙旧”“在杭州追记骆马湖的某个黄昏”“西溪访友遇茶香”“在富阳被一棵野菊拦住了去路”“夜坐高铁赴杭有记”“乘着夜色去农庄”“秋雨中听到银杏果的飘落”“跟随一只柿子来到峡口”“在地铁遇见怀抱向日葵的女子”“在西溪凡云喝茶有记”“登天钟山见古寺”“桃花潭思春”“书圣故里追忆流水之美”“过湖州在状元楼与李浔诸兄畅饮”等,便可见一斑。更遑论如描写萧山衙前农民运动领袖李成虎一生事迹的《写给一个农民的背影》、反映诗人父亲一生行藏的《在故乡守着父亲》等纯正的叙事诗。
《乡村物语》首先是一部“故乡物语”。恋乡与怀乡,是人类共同的圣洁情感,特别是对于诗人来说,更是他们心灵中最柔软的一方秘境。诗人说,“热爱是我对故乡最重的抒情”(《每一株草木都留给我安慰》)。整部诗集流淌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从公交车出发到绿皮火車再到飞速的高铁/我一直在谋生城市的角落和故乡互通”(《夜坐高铁赴杭有记》)。《在故乡守着父亲》《在盛开的杜鹃花旁想起故乡》《幽兰别院》《清明的雨,只在故乡飘落》《永康肉饼的禅意》《在阳台喝茶想起燕子》《在故乡的大街上等车》《五指岩的嫩姜》《下赵桃林狂想》《荷花,热爱故乡的那一朵》《在盛开的杜鹃花旁想起故乡》等诗,抒发的拳拳赤子情皆令人动容。故乡不仅养育了诗人的生命,同时也给了他以启迪与抚慰:“这里的每一株草木都留给我安慰/让我学会敬仰学会低头”(《每一株草木都留给我安慰》)。
亡父、慈母;奶奶、童年……犹如一条粗粗的纤绳,常常将长期生活在异乡的中年诗人回望的目光,拽得生疼:“一次暮色里,野草已疯长/我弯腰给父亲的坟头添土/清理淤泥 突然我就作出决定/我是该回家守着父亲了”(《在故乡守着父亲》);“离我只有两个汉字距离的故乡/老母亲曾因摔伤而带来伤痛的残腿/是否已留下对抗这场风暴的记忆”(《春天对一股寒流的描述》);“我还在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靠这一门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的人”(《看到金黄想起奶奶》);“那群顽皮的孩童,遁着笑声早已跑远”(《跟随一只柿子来到峡口》)。沉重、挂念、缅怀、惆怅……情感真实而深挚。特别是对母亲,诗人更是展露了一片深沉的人子情怀:“我在月亮升起时/就看到母亲在月色里忙碌/月亮高悬了,母亲的中秋才渐渐开始”(《中秋月悬思故乡》);“我能做的就是在分行的文字里/背着母亲突围”(《春天对一股寒流的描述》)。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温暖母亲孤独的岁月,诗人《造一幢房子陪老娘》,帮助母亲实现了晚年一个最大的心愿。
《乡村物语》也是一部“江南物语”。诗集所收录的大多是采风诗,如《在沙溪遇到玫瑰》《跟着白鹭穿过闷热的岳园》《铜铃山》《刘基祠》《渔浦渡》《在武义田庐遇见白鹭》《北湾古镇梦游》,等等。吕煊钟情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与自然万物相爱相亲,诗歌散发着草木芬芳,葳蕤着江南物象。诗人有一颗童心,他静观自然、谛听自然,总能发现自然界独特的韵律和美:“孤独的群山总套着褐色的长衫与孤独的美/构成盘峰孤独的古意”(《写给一棵古树的谎言》);“流水,表达的/是圣人心中的一种美”(《书圣故里追忆流水之美》)。他的诗歌标题大多诗意盎然,如“接受花朵激情绽放的邀请”(《读梅识人间》),“对一枝荷花说出爱”(《对一枝荷花说出爱》),“春天 每一株植物都会拥有呼吸”(《每一株植物都会拥有呼吸》);“我已折腰江南”(《写给细雨中的一帘幽梦》),等等。他的诗歌,着意书写江南物事与物候,如喜鹊、燕子、乌鸦、蝴蝶、鲤鱼、白鹭、蝉、斑鸠;荷花、茅草、山岗、柿子、腊梅、茶树、玫瑰、杜鹃花、水稻、明月、芦苇、大雪、桃花、柏树、生姜、兰花、溪流、银杏、石榴、向日葵、古树、青苔、凉亭、古道、古寺、潭水、莲花、小榭、长廊、驿站、茅草屋、梅花、核桃树、白果树;清明、小满、立秋、处暑、中秋,等等,俨然一部“江南风物志”。
吕煊诗歌,多书写江南文人雅事。与山水相遇,与知己相遇,与美酒相遇,与禅茶相遇,是《乡村物语》这部诗集书写的主要内容。“我来不及卸下浮世的灰尘/头顶日益增多的白发和肩上弥漫的风沙/一朵硕大的玫瑰,在沙溪拦下我中年的马车”(《在沙溪遇到玫瑰》)。山水拦下他的脚步,让他与同好们一起把酒言欢、品茗人生,在其乐融融的友情中,“寻找温暖的长短句/在短暂的相聚里写下火把/努力把文字背面的热度传递给远方的弟兄”(《乘着夜色去农庄》)。《遇见,从三墩到袁浦访友》《过湖州在状元楼与李浔诸兄畅饮》《人间》《乘地铁外出喝酒》《壬寅年国庆夜游南浔》《夜闯凡云西溪》等诗叙写的酒事,特别是《夜饮鸠坑茶与陈兄叙旧》《田庐饮茶等雨》《西溪访友遇茶香》《在西溪凡云喝茶有记》等诗叙写的茶事,既即时记录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也给诗歌带来了一种舒缓、从容、悠闲的气息。
诗人的心理无疑是敏感而细腻的。这种敏感和细腻,不独体现在对自然万物的体悟上,更体现在诗人对生活况味的体悟上。诗歌《想起一个走失的诗人》《夜坐高铁赴杭有记》传达了诗人为生活奔波的疲乏,《记一个踩黄包车的外地女子》《地铁里她们叉开了双脚》反映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虚幻里的另一种可能》流露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慨叹,《不做了,爱还在》《登天钟山见古寺》呈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环水且驻梦》抒发了诗人的林泉之梦。
《乡村物语》中一组写人的诗歌,是这部诗集中最具文化品位的一组作品。《跟随一只柿子来到峡口》《中年后重游五峰书院》《夜读龙川想起他钟爱的梅》《中年后重游五峰书院》写诗人的永康老乡龙川先生——陈亮:“梅花仗剑匹配的是陈亮的豪迈/先生的笔尖才是最后的乾坤”(《夜读龙川想起他钟爱的梅》),一座名叫“五峰”的人文高山从诗句中拔地而起;《刘基祠》《凉亭古意》写明朝开国功臣诚意伯刘基:“文成是浙南山中的一座石城/刘基祠是混杂其中的一块硬石/当地人供奉的香火/把一段上好的木头硬是染上了历史的包浆”(《刘基祠》),一代名臣“飘逸的长衫”“归隐的马蹄”从“漫天的飞雪”的“长长的古道”上疾驰而来(《凉亭古意》);《甫里探秋》写“陆龟蒙想不到一千多年之后/晚生会去拜谒他心爱的甫里”;《在富阳被一棵野菊拦住了去路》写“黄公望决定归隐前的那个夜晚/眼前只有秋风,明月还在等待穿破乌云/富春江的空旷如他的内心一样辽阔……
吕煊诗歌,其艺术风格一如他的诗句所言,“那些迷宫般的路牌和提示/都谦逊的使用了唐朝的平声”(《在沙溪遇到玫瑰》),“在绿色山水的掩护下低调而绵长”(《在沙溪遇到玫瑰》)。吕煊诗思轻盈,语句清新,多白描,多独白,少跳跃,少短句。酷爱长句,长句形成的流畅、婉转、绵密、低缓,不亢不躁,如长风滑过波面。他的诗歌,呈现的是一种纯粹而清幽的艺术风貌:“月光的白,是浮在唐诗里的白/月光的白,是西湖暮晚雾色里的白”(《一束白色的月光照着雷峰塔》)。诗人间或也会来点幽默,譬如令人忍俊不禁的《拼车的香水》《地铁里她们叉开了双脚》二诗。
或许是巧合,抑或是无意,诗人比较偏好使用“外衣”这个意象:“桂花鲜艳的外衣总是提醒/外出的游子,故乡的秋收即将开始”(《桂花只在河水里打了一个结》);“我也弯下腰用锄头刨开新鲜的土地/用泥土覆盖泥土,像给父亲披一件单薄的外衣”(《清明的雨,只在故乡飘落》);“那些细小的微风/是传递火把的词语也是世间冷暖的外衣”(《白雪返回大海的瞬间》);“年少的柿子树,一直没有结果/母亲没有嫌弃每年冬天都给它穿上冬衣”(《柿子是有兰花的香》);“这些俗世的崇高/技法就会变成你小小的外衣”(《铜铃山》);“被风撑得飞起的树叶如汗毛竖在外衣上”(《秋雨中听到银杏果的飘落》);“苏堤是一个人的外衣”(《苏堤的脊梁》)……这可能是诗人的个人偏好,但实话实说,确有重复之嫌。
《乡村物语》也有不少隐晦曲折地表达诗人世界观的诗篇,譬如:“那些动听词汇编织的日常/悄悄抽走正直和现实的主语/虚荣的繁华盛放互相结对的吹棒”(《给这个世界按一颗药丸》);“我承认我已经默认这个现实的场景/理想赋予生活的翅膀/也只在黎明前发出飞翔的响动”(《雨夜对滴水下落的冥想》);“喜阴的植物,/选择在低处吟唱(《苕溪,草地上长出温暖的爱》)……此外,诗人还有一批疫情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能收入这部诗集,但从“冒雨去医院核酸检测/比雨点还多的人/拥挤在白衣天使的跟前”(《有一种爱选择隐藏人间的轨迹》),“我素来行事低调,行迹悄然/这张核酸证明/却把我每次的出行都昭告天下”(《证明》),“那么小的光景里的故事/主角一直没有回来”(《庚子冬雪帖》)这寥寥几首诗歌中,我们还是能够回忆起那三年世纪大劫难的。
总体说来,世纪《乡村物语》的书写,是一种温暖而幸福的人间书写。正如诗人所说,“人间,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人间》);“唯有爱的温暖始终/陪我醉到最后,抵抗人间的所有风雨”(《醒来》);“在酒的旗幡和猎猎的清风,在深夜/推开水乡的温润和人世的温暖”(《幽兰别院》)。因为温暖,所以它是有价值的;因为幸福,所以它能走进读者心里。
(2023.11.27,夜于杭州)
长按二维码,关注诗跨界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