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信息工作交流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康县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步推进固成果、优环境、 兴产业,聚力打造各具特色、各显其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努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甘肃篇章。2020年底,全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今年7月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在康县成功举办。
一、 优化生活空间,努力让农村如诗如画。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镇和乡村、生态和经济、发展和安全,依托多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自然山水格局,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为方向,以“幸福诗意地栖居” 为标准,按照建设山水自然美、乡村整体美、产业品质美、城镇精致美、社会真善美的 “ 五美康县” 工作思路,将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等各类规划有效整合,邀请中央美院、清华同衡等国内顶尖团队,对城乡进行高水平规划、艺术化改造,优化“北山南水” 文旅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以生态资源赋能乡村发展。加快乡村建设。据各乡镇差异化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从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实际需求出发,着眼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实用,多样化改善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 ,加快16个省级、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促进美丽乡村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建设实现 “整体美” 。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个、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8个、县级 “三个共同” 促振兴示范村42个。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康养旅游百强县榜单” ,阳坝镇、长坝镇以及花桥村、 何家庄村等20个村庄先后被评选为 “中国最美村镇” 。健全长效机制。探索创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致富机制, 研究制定 《关于进一步深化 “ 三个共同” 促振兴机制创建工作的意见》,鼓励支持乡村大胆创新,按照 “自己的事自己管” 原则,建立乡村党组织主导、村民自治、群众主体、财政奖补相结合的村级管理机制和随损随补机制,组建乡村公益设施管理队伍350个,低成本、态化管护人居环境,确保美丽乡村常新常美。
二、 加强产业培育, 努力让群众富裕富足。做强特色山地农业。按照 “ 小规模、 大群体” 发展模式,分区域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山地特色农业94.43万亩,新建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31个。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农产品品牌,全县累计认证 “ 康县黑木耳” “龙神翠竹” 等 “三品一标” 产品24个,总认证面积达11.9万亩,年产量1.4万吨。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 模式,与四川、福建等地企业建立稳定的高粱、 辣椒、茶叶等订单农业销售渠道, 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社1250家,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205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31家,直接带动农户2.52万户。推动产业延链强链。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 紧盯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资源,加快省级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恒康医疗完成破产重组,新增入规企业2户、培育中小微企业309户,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58亿元、同比增长14.1%。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进食用菌、蜂蜜、核桃、秋茶( 第七类) 精深加工生产线4条,与正威集团、广药集团、天湖茶业等知名企业和国际火锅产业联盟建立稳定供销业务,“独一味” 药品、核桃乳产品、康县 “第七类茶” 等绿色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依托绿色生态和多元文化优势, 拓展乡村空间从传统聚居地向休闲、消费、娱乐等功能聚集,大力发展运动康养、研学旅游、文创电商等 “旅游+” 产业,打造8条辐射全县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 “天麻宴” “菌菇宴” “茶叶宴” 等特色餐饮,构建集水养、气养、食养、药养、观养 “ 五养” 为一体的文旅康养胜地。截至10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389.54万人次、 同比增长11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7.39亿元、同比增长107.3%。
三、 丰富治理方式, 努力让生活多姿多彩。注重机制创新。深入开展民事直说 “1234” 工作法 “ 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树品牌” 行动,探索建立自治、法治与德治 “ 三治合一” 的共商共治机制,全面推广 “ 村务月月晒” “ 院坝会” “ 微心愿”“背包警务” 等特色做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整扩增理论宣讲、医疗卫生、普法宣传等12支队伍, 划分村级( 社区)管理网格354 个,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6万件,办理事项1.05万件,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加强文化建设。立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持续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文化服务能力。今年以来,改建提升村级文化广场 6个、村史馆3个,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精品农家书屋15个,全县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站)等公共服务文化场所实现全覆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不断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送文化下乡、“书香陇原·文明康县” 全民阅读等各类文化活动186场次。培育文明新风。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等,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目前全县已组建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1034个,开展 “村评户比、 家洁院净” 等文明实践活动1.47万场次,惠及群众15万多人次。
监制:张登斌 审核:张 晖
责编:王 波 编辑:黄 炎
往期回顾
01
02
03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