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乡村需求
2023.12.3 中午12:18 星期日 阴 癸卯年十月
当下的乡村,在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不解,常常搞不明白,为什么乡村的不少人习惯安于现状,习惯把现状的问题搁置着,习惯把自己与乡村的问题隔离,习惯把问题“抛”在额头上,告诉你,这里什么了,哪里怎样了。
刚开始,我们很高兴,非常欣赏乡村人的热情、真诚、积极。慢慢地,我们渐渐吃力了。乡村的纯,乡村人的土里土气,非常可爱,但也原始得有点离谱。面对现状,常常无招。面对乡村的山水林地,除了靠山吃山外,是否还有点别的。
有点别的,这是意识的起点,也是思维的起点。面对现状,面对问题,除了叙述之外,是否还有点别的。千百年来,乡村依然是乡村,为什么?我们常常缺乏发现乡村美的细胞,常常缺乏识别乡村的眼睛,常常以原料的思维来看待乡村的花鸟虫鱼,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乡村,习惯把乡村里的人当成自己,觉得自己干不了,乡村就无望了。
自己无望,自己局限了,不意味着乡村也无望。无望的自己,需要先革新,树立发展的、向前的信念。如此,眼睛里才有光。否则,每当遇到一点点困难,自己总觉得不行,总认为干不了。总是习惯的把问题放下,把问题抛掉,把事留着,把现状守护着。
人的最大灾难是遇到问题无招,遇到麻烦无招,遇到困境无招,遇到瓶颈无招,遇到压力无招,谈到自己发愁,提到遭遇无奈。遇到不顺头疼,遇到发展不问不思考,遇到提升立即屏蔽,遇到不和立即愤懑,余生将如何。
在村里逛了一圈又一圈,问题一个又一个。数来数去,冬去春来,乡村的发展,步步艰难。乡村的发展问题,搁置的多,提上日程的少,能解决的微乎其微。在乡村的发展上,除了乡村的人之外,我们更需要审视自己。重新从乡村的现状出发,看乡村的历史,阅读乡村的故事,熟悉乡村的生产和销售,统计乡村的供给和需求。
曾经,我和我们走进乡村,习惯于寻找乡村的一草一木,习惯于探索乡村的土特产业。这种习惯,这种思维,带着索取的味。仿佛每个人背着箩筐,走进乡村的地里,挖呀、刨呀、摘呀、砍呀、埋呀、堆呀……
我们很少见到走乡串户的城里人或是村里人,带着发展的种子来到屯里地里,带着希望的眼睛来阅读乡村。我们很难意识到在“需求”的基础上看待乡村的一草一木,很难在“需求”的基础上重新揣摩乡村的历史、故事、产业。
乡村发展滞后重点在于咱们不研究需求,尤其是从不关注谁的需求是我们能提供的。乡村发展滞后重点在于不研究收,不研究得,不研究损失,更不研究成本,尤其是沉默成本。乡村发展滞后重点在于不研究历史,不注重过去尝试的回顾和总结,不花时间梳理曾经的我和我们在时间时空的拼搏中,付出了什么,谁付出谁在时刻想着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应该认真梳理当下,梳理有的有多少,是否能辐射带动一些人一些村加入?是否进入产业链,可持续性如何?需求端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趋势怎样?重心在于梳理我和我们的日常,日常的每一天忙于开会,忙于下入户走访,忙于接待,忙于各种铺天盖突如其来的各种信息采集…如此忙,为的是什么?
我们为“大”局做了工作,提供了所能提供的。提供的,花了我和我们的精力的同时,还能怎么样?我们只能靠,只能等,靠的结果是不知前路向哪?等的好处是我们期盼的过着一天又一天。如此,慢慢地,我们渐渐发现自己老了,咱的村,咱的山,还是山。
若能重来,若能再来。咱们是否依然如此。是否趣味的想一想,若不如此,该如何。慢慢地,重塑的念头才萌发。那么,重来该如何呢?重新认识乡村,重新认识城市,尤其重新认识城乡。重新认识当下的人和物,人的变化诞生新的需求,新的关系,新的理念,新的尝试,新的创造。重新审视世界,重新检查市场,重新识别机会,探索出路。
重塑需求成为乡村发展的重大命题。以村为据点,立于当下,放眼全村,需求在哪?研究需求,收集需求、识别需求,整理和归类需求的数据,建构需求信息数字化。如此,乡村的供给才有可能找到需求,找到消费群体,才有上下游;如此,乡村的发展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调整,重新规划,重新设计,重新连接需求,重新塑造供给。故而,乡村的供给一定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而且是持续的需求、相对稳定的需求,有着产业链协同发展基础上的需求。
重塑需求,意味着放弃一些固有的生产,放弃一些固有的客户,甚至舍弃一些传承多年的土特产。重塑,需要从源头,从现状,从发展要素出发,重新探索和挖掘乡村的发展潜力。重塑,有可能在城乡的发展和变局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再来。重塑产业,重构链条,重新认识产业的价值和市场发展态势,重新认识人,重新认识物,重新认识局,重新认识势。有些土特产,有时小众而且在村的半径内,很难形成产业的基因,塑造的价值和产业建构的空间很小很小。
因此,重塑,是一种论证,而且是研究的研究,探索再探索的论证。重塑,是一种回归,是认识自己的回归。回归乡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在城里却是稀缺的,在他乡的人看来却是美的。唯有了解城市,了解乡村,咱们方能在自己的乡村里读取出稀缺,意识到需求,品鉴视感的魅力,发觉优雅和恬静。
乡村的治理,乡村的产业,乡村发展的道在于“需求”的探索、培育和塑造。因为,没有需求,一切枉然。需求有人们向往的生活需要,有人们发展急需的,有人们健康长寿不可或缺的。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