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素有“水柿之乡”的美誉。每年9月—11月,是水柿采摘的黄金时期。在采摘旺季,走进郑湖乡,山野间、老屋旁的水柿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灯笼。柿树与暖黄色的老房子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柿柿”如意的山居图。
电力赋能 “柿”事升格
郑湖乡水柿以其果大肉腴、味甜多汁、皮薄无核而闻名,因其爽美的口感和极高的药用价值,销量十分走俏。目前,全乡种植水柿林近2000亩,产值近800万元,年产果量约400万公斤,是闽西北最大的无核水柿种植基地。
近年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积极推进乡村电气化水平提升,主动对接“三农”发展,以优质电力助力乡村振兴。
吴祥桢是郑湖乡庆洋村的一名果农,承包经营庆洋村老区福利果场其中一片约350亩的水柿林。今年,郑湖乡的气候条件适宜,再加上管护到位,水柿产量预计比去年增收超两成。
水柿自然成熟,气味芬芳口感甜腻却不易保存。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水柿销售期,除了销售新鲜水柿,吴祥桢还把水柿深加工成柿饼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我们做柿饼都是‘靠天吃饭’,柿子去皮之后放到太阳底下晒,遇到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我们的柿饼就很容易腐烂,损失不少。”吴祥桢介绍,随着电气化的发展,去年,他在果场建起了电烤房,自此迎来了高效便捷的电能烘烤模式。
电力“满格”“柿”不可挡
从一个新鲜水柿到柿饼,需要经过选果、去蒂、削皮、烘干、自然晾晒等多道工序。期间,一旦用电出现故障,整烤的水柿将会面临腐烂的风险。因此,对柿农而言,稳定的电力供应尤为重要。
为守护郑湖乡的甜蜜“柿”业,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通过采集系统数据,为水柿深加工企业分析用电情况,提供优化用电方案,有效降低用电成本。同时,该公司定期组织员工深入水柿深加工企业,了解企业用电需求,指导果农科学用电、安全用电,并协助用户解决用电难题,为水柿种植、生产、加工等全方位,提供稳定电力和优质供电服务,助力郑湖水柿产业“红”出圈。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为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发展,2023年,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先后投资建设90项配电工程,架设10千伏线路108.76千米,新建(改造)16个台区,新建(改造)配变容量6400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72.56千米,全力保障农业用电需求,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电动力”。
电力“满格”,“柿”不可挡。在充足电力的加持下,如今,火红的水柿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下一步,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持续提升特色产业专项服务,用实际行动护牢护紧农民“果篮子”,推动当地水柿产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电力支撑。
供稿 | 郑晓明 谢美芳 洪杨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