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学术天地|农业经济与管理|2023年05期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2-23  21:51:16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 第5期

目录

“稻谷-大米”价值链价格联系、价格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李宁;吴倩;辛毅;1-12

风险偏好、合作社参与对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西省520份水稻种植户的调研

翁贞林;兰丁旺;汤晋;廖宇;13-22

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刘文勇;23-35

营养健康视角下的中国粮食自给率测算及应用

杨少文;熊启泉;王萍;36-49

提升县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数字化驱动路径研究

李立清;石慧赟;李燕凌;50-61

土地租金对农户转入土地规模的影响研究——基于种植结构的调节作用

乌云花;翟德昕;62-70

社会资本与返贫风险: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来自西藏708户建档立卡户的证据

朱桂丽;洪名勇;刘天平;段毅;71-82

城乡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量化分解——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

祝振华;张红丽;李洁艳;83-94

///

PART 01

粮食问题

“稻谷-大米”价值链价格联系、价格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李宁1 吴倩2 辛毅3

1.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2.中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商品分销部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构建“稻谷—大米”价值链,对“稻谷—大米”价值链上价格形成过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Johansen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及VEC模型方法,对价值链上主要环节价格联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稻谷收购市场和大米零售市场存在长期均衡状态,稻谷收购市场和稻谷国内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状态,但短期价格传导效率较低;“稻谷—大米”价值链上产生的价格增值主要集中在大米零售、大米加工和农户稻谷出售环节;所谓“稻强米弱”造成大米加工企业普遍经营不善的说法不能得到必要证据支持;过于强调国有粮库“顺价销售”出库大米不利于实现以粮食自产为基础的粮食安全目标。最后提出继续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以实现粮食自产为基础的粮食安全目标等政策建议。

风险偏好、合作社参与对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西省520份水稻种植户的调研

翁贞林 兰丁旺 汤晋 廖宇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摘要:水稻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有利于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实现绿色生产。为了促进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江西省520份水稻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探讨风险偏好、合作社参与对水稻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对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即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水稻种植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概率越高;合作社参与能强化风险偏好对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同时风险偏好对不同规模水稻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异质性影响。基于此,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中,应关注种植户的风险偏好,保障种植户收益;加大技术宣传与推广力度,以提高水稻种植户绿色生产的认知水平;加大水稻种植户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刘文勇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双效指标。通过梳理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影响机制,运用2013~2020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重农抓粮”地区的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影响有限;粮食生产集聚区域内农民偏好就近就地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粮食生产集聚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统计上无显著影响,对农民转移性收入有正向影响。从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角度,提出提高政府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穷省”的合计转移性支付、形成“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的产业带、促进农民人力资本升值等政策建议。

营养健康视角下的中国粮食自给率测算及应用

杨少文1 熊启泉2 王萍3

1.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2.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营养健康成为粮食安全的新关注点。通过反映营养健康的体质指数(BMI),关联平衡膳食,得到不同群体的营养满足程度,测算出具有营养健康特性的粮食自给率,并与其他测算方式相比较,分析粮食净进口对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2008~2018年,中国仍有10%左右人口营养不足,超重、肥胖人口比例持续增加;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薯类消费不足;肉类消费远超平衡膳食范围,造成过度摄入;现有膳食消费模式转向平衡膳食模式能有效提高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内外循环总体正常,不同类别食物净进口对营养健康影响差异较大。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针对营养不足人口的营养支持计划;建立粮食过度浪费与粮食供给不足之间的调节机制;倡导平衡膳食模式;采取措施增产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薯类和水产类等食物,以提高人民健康饮食水平。

///

PART 02

土地问题

提升县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数字化驱动路径研究

李立清 石慧赟 李燕凌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摘要:探寻县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路径,对于优化县城空间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TOE框架,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究中国28个省1881个县城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数字化驱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县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组织—技术”“组织—环境”“技术—环境”“组织—技术—环境”四类数字化驱动路径。各县应结合自身条件,采取差异化驱动路径,有效组合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数字生活服务等条件因素,实施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的政策方针。

土地租金对农户转入土地规模的影响研究——基于种植结构的调节作用

乌云花 翟德昕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如何有效保障和稳定农户耕地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探讨土地租金与农户转入土地规模之间的关系形态,可助力保障农户利益、对推动土地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调研获得的418份微观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回归模型对土地租金与转入土地规模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租金与农户转入土地规模呈倒“U”型关系,且种植结构能够对土地租金与农户转入土地规模产生显著调节效应,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植粮食作物更能使曲线关系形态陡峭且拐点发生右移。为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首先应从土地租金入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健全土地租金价格形成机制。另外,基于种植结构的调节作用,为保证种粮农户收益,政府要加大种植户补贴力度,激励农户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PART 03

相对贫困

社会资本与返贫风险: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来自西藏708户建档立卡户的证据

朱桂丽1,2 洪名勇1 刘天平2 段毅2

1.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摘要:阻断农户返贫是高质量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利用原“三区三州”西藏地区708份建档立卡户调查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欠发达地区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探索并验证了职业类型和生计方式调节社会资本影响农户返贫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社会资本越高、社会网络关系越强、社会信任程度越高、社会参与频率越高、社会地位声望越高,返贫风险越低。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对中青年农户、贫困程度较低、农区的农户更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非农业职业类型和非农业生计方式对社会资本降低农户返贫风险有正向调节作用,社会资本较丰富的农户,非农就业和非农生计更容易,更能降低生计风险和化解返贫风险。因此,应增强社会资本,提高农户应对风险的韧性,赋权增能,培育农户发展能力,促进非农就业和非农生计,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化解“脱贫难、返贫易”难题。

城乡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量化分解——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

祝振华1,2 张红丽1,3 李洁艳1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新疆理工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3.石河子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

摘要:为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动态识别以及量化分解城乡相对贫困变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5省数据,利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研究城乡相对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城乡相对贫困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会低估城市相对贫困水平,高估农村相对贫困状况,需建立城乡差异化的相对贫困识别标准;城乡相对贫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带来的城乡收入分配差异,收入增长放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导致城市相对贫困不断增加,收入分配的减贫效应促使农村相对贫困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发现城乡差异相对贫困线是一个可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简易度的权衡选择。因此,应继续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加大低收入者分配力度,将城乡差异线作为相对贫困标准,建立城乡差异化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机制。

- END -

文字:祁怡清

‍‍‍ 排版:‍‍周子淇 ‍‍

‍‍‍

审核:臧凡凡 陈庭凤 潘婷‍‍‍‍‍‍

‍‍‍‍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