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到悲观,估计很多人会咆哮,还能有比现在更悲观的吗?
按道理来说,写这篇文章应该是鼓劲,说什么坚持就是胜利,说什么阳光就在风雨后。
肤浅了,这些鸡汤我当然也会熬制,并且熬的那是相当牛逼。但是,现在养猪人心在滴血,要是再不疼不痒的说几句大白话,有个毛线用。
必须说真话,这才不会让关注我公众号的人失望。
2023高开低走,年初一致高预期,年尾萎靡不振。从期盼到绝望,踉踉跄跄走过这一年。为什么会这样?
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消费不行,大环境不行等等。这是外因。如果从我们行业自身剖析,找原因的话,那一定是行业本身出问题了。
二
猪多是肯定的。
多数人不愿提及,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有了这个认知,对生猪生产销售做出规划。
猪多和猪少的问题,这两年一直是行业争论的话题,冲突越激烈,期货机会越大。这是一位资深期货交易员的观点。事实上,确实是这样,挣的认知差的钱。
我们传统意义上,评价猪多少,是用身边生猪存栏,比如一个市,一个省作为样本。市场的威力,疫情的冲击,完全打破了生猪存栏格局。可谓是乾坤大挪移。
存栏多的地方变少了,存栏少的地方变多了。
又加上一些新形式的出现,比如二育,比如买卖怀孕母猪,肥转母等等。规模化的占比已经达到68%。
加上,猪肉不能直接从养殖场到消费者,中间还有很多环节,这也让产能出现新的不确定性。
三
所以基于传统产能判断,而得出的结论,让很多人赔的一塌糊涂。比如我们认为,现阶段大肥的价格应该高。事实上呢?
我之前在文章中说,大肥作为小众产品,对应的是南方及西南几个省份。但是大肥却是生产端易操作的环节,几乎出现全民养大肥的现象。
那结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前几年(2019-2020)不是这样呢?这是基本面发生了改变,之前怎么让压栏都是对的,现在却是空头吊打多头。
当然,这些也一定会衍生新的形式。比如,生产端不再养大肥。这是市场潜移默化的力量。
万事万物都存在周期,那些说生猪周期不再有的,也是只看到现在。只是我们还未看清新周期的走势。
四
主动去产能不够,被动来凑。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会不会重现?高负债会不会成为压倒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凡是利于养殖端的,都不利于价格上涨;凡是不利于养殖端的,却都利于价格上涨。
被动去产能的量到底有多少?我们都急于想得到答案。guanfang数据是,母猪产能还处于合理范围之上。
对于数据的可信度如何,我们先不去评判。基于过去两年的印证,只能说是越来越准确。
我们的生猪生产行为,要建立在相信guanfang预判之上,不要盲目乐观。大的形势之下,一定是先悲观计划,再乐观做事。
至于2024如何?一是,疫情是大的变量。二是,年后社会面消费预期不如2023年初。三是,不会像一些人说的出现千元仔猪。
总体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结果,是之前原因所致。如今的结果,也会是下个周期的原因。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