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2024年千万工程 | 和美乡村是什么?建什么?如何建?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4-01-31  20:39:54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和美乡村”,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那什么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何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如何理解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新概念,是对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乡村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和”主要强调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等,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美”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包括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乡村,既具有内在和谐性,又具有外在观赏性的宜居宜业新农村。这个概念的提出,旨在提醒人们美丽乡村不仅指外表的形式美,还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和美乡村应该是“和善有爱”的。

和美乡村硬件、软件两手抓

“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介绍,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

硬件建设方面,要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并着力构建规划引领、风貌引导、农民参与三个机制。“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要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软件建设方面,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刘焕鑫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刘焕鑫介绍,要整合载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抓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

科学内涵与建设策略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在三农领域的重大政策创新,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广泛扎实的现实基础,符合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需要进一步研究、谋划、贯彻落实。

从四个方面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具有良好人居环境,能满足农民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协调发展的农村,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其中“和”更突出的提升是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出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更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扎实基础,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符合乡村未来发展趋势,是把握规律主动担当的顺势而为。

(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要素环环相扣,是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的建设单元。

(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展示强农惠农政策的效力,是各方合力推进的平台载体。

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五个基本点

在系统领会、准确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应从建设的本质要求、乡村特色和建设时序中,找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举措,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抓手,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切口,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点。

(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为主攻目标。

(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为农民而建、让农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突出乡味、体现乡韵为特色所在。

(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统筹推进、分区施策为工作策略。

(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循序渐进、注重质量为基本态度。

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五个关键领域

当前,乡村建设行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95%以上的村庄已开展清洁行动,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实际增长9.7%;各地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但各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不平衡、群众参与性不高、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群众精神文化比较匮乏、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具备更好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强化基础条件建设,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底色。

(二)强化公共服务便民,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成色。

(三)强化人居环境改善,增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亮色。

(四)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凸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色。

(五)强化乡村有效治理,稳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本色。

近期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近期重点应在研究谋划、统筹推进、政策下沉、发动群众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研究谋划上下功夫,确保乡村建设不走偏不变样。

(二)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推动各项举措落细落实落到位。

(三)在政策下沉上下功夫,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四)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良好氛围。

当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四个建议

(一)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协作机制。

(二)组织一批深入基层、实践和群众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调研。

(三)开展一批突出务实、管用并好用的高层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

(四)设立一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项。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做到“四生”同频共振

乡村发展,从无序建设,走到规划先行,一定要考虑自然系统、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方面来提高村庄的宜居性。另外,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还需植入一些田园商业综合体,服务本地村民及市民下乡休闲之所需,“生意”才能激活底层市场活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因此,和美乡村,必须做到生活、生产 、生态、生意“四生”同频共振,解决乡村产业生态经济的自我循环。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要实现“五态融合”

乡村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4.0阶段的“和美乡村”产业升级驱动是切入点,需走跨界融合路线,侧重落地性,回归田园生活,打造田园场景,实现“五态融合”

生态为基。立足自然乡野的生态环境,将”山、水、林、田”的自然景观与”乡俗、乡情、乡居”的人文景观融合,构建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生态圈。

产态为血。原生态的田园要植入现代的农业、旅游业、乡创产业为芯片与村寨保护、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乡土田园的自我造血、自我进化。

形态为体。原生态的村寨肌理、传统风貌建筑空间,是承载乡士生活、民俗风情体验的最佳载体,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展现、传承与创新是实现田园之美的关键。

文态为特。乡村传统文化、非遗民俗的挖掘与“I”孵化,乡土民情、民族节庆与现代民宿旅游、娱乐演艺、乡创内容的结合,才能塑造有活力、差异化的乡土田园。

人态为魂。人情味是田园生活的灵魂,有了人的田园才具有生活的气息才能真正吸引游客前来。必须培育一种“主客共享”的生活氛围,展现一种心中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境界。

五态融合,才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区域,是人与自然最大限度和谐共生的实践地、标志地,也是”和美乡村”的理想态势。

和美乡村怎么建?

科学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需要从生活、生产、社会及生态四个方面系统把握,使得乡村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获得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乡村保持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协调发展。

(一)建设宜居生活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二)建设宜业生产空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三)建设和谐社会空间,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四)建设美丽生态空间,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议程安排

【考察时间】:2024年3月1—3日
【考察地点】:浙江
【参加人员】:政府机关、开发商、建设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幸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汗马研习社
【考察特色】: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
【报名方式】:18811318076 李经理(同微信)


01 2
月29日

下午:报到

0
3月1日

上午: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东衡村  

分享主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下午: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五四村

分享主题:数字乡村点燃“红色引擎”,催生未来乡村新产业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布布熊农庄

分享主题:营地式农场的打造和活动私人订制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0
3月2日

上午: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小古城村

分享主题:小古城村“未来乡村”新样态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座谈分享:“万千工程”创新资源观下的农旅融合解决方案

分享嘉宾:陈安华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下午:

项目考察:安吉瀑布咖啡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余村

分享主题:从浙江“余村经验”看新时代乡村治理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04
3月3日

上午: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大竹园村

分享主题:乡村度假形式的探索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下午:

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小瘾半日村

分享主题:未来最大的奢侈品就是乡村生活

分享嘉宾:相关负责人

如何报名?

电话报名:李经理 188 1131 8076(电话报名优先)

微信报名:(扫码请备注“杭州游学 ”公司+职务+姓名 否则不通过)

2023最新操盘必备研究报告工具,添加微信咨询购买

(最新扶持政策,补贴资金,拿地规划,申报立项,盈利模式,经典案例)

购买通道:188 1131  8076(同微信)

(添加请备注:公司 职务 姓名 电话否则不予通过,非诚勿扰)

壹方城简介

作为中国文旅/特色小镇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壹方城,打造集康养/文旅产业顶层设计、投融资、拿地、策划、规划、申报、产业导入、建设、招商、运营10大环节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模式。

线上学习

农文商康旅项目知识干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振兴/康养文旅、田园小镇项目顶层战略、产业IP、一体化内容设计精彩案例解读等。精选标杆案例、体验最新内容,从综合体运营到业态创新共同到一线学习、思考、收获!


线上会员免费学习



壹方城历届峰会游学展示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