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商河县农产品协会】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7-26  09:33:31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黑穗病、灰包、乌霉等,是由玉米黑粉病原侵染玉米发生的病害。玉米黑粉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黑粉菌目。病原菌主要为害玉米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如茎、叶、花、雄穗、果穗和气生根等。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受害组织因受病原菌刺激而肿大成瘤。通常在田间最早出现的病瘤在植株的茎基部,拔节前后,叶片上开始出现病瘤,多在叶片中肋的两侧发生,有时在叶鞘上也可发生,发病后植株生长受阻,早期受害时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侵染果穗后出现病瘤,严重影响果穗授粉,果穗籽粒少,品质差。

病原特征  黑粉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厚垣孢子混入厩肥中仍有萌发能力,因此混有病残组织的堆肥也是初次侵染来源之一。春季气温上升以后,一旦湿度适宜,在土表、浅土层、结秆上或堆肥中越冬的病原菌厚垣孢子便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早期病瘤上的厚垣孢子通过气流或其它媒介,还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蔓延发病。厚垣孢子的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为36-38℃,最低为5-10℃,担孢子的萌发适温为20-25℃,最高为40℃,侵染适温为26-35℃。

发病规律 玉米黑粉病是气流传播和当年可重复侵染的病害,同时也是玉米植株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随时发生,但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凡是植株地上幼敏组织和器官,如茎、叶、花、雄穗、果穗和气生根等都可受害,在玉米抽开花期发病最快,直至玉米熟才停止侵害。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变为灰白色至灰黑色。外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厚垣孢子)。高温多湿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和侵染,机械损伤和玉米螟为害伤口等,有利于病原菌侵染为害。玉米受旱,抗病力弱,遇雨或多雾、多露,发病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干湿交替易发病。连作地或高肥密植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种植抗病品种。在玉米黑粉病重发区域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防治方法。二是控制菌源。当田间发现被黑粉菌感染的病株后,立即进行拔除或割除病瘤并带出田间销毁是控制菌源、防治蔓延为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三是加强健身栽培。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不偏施氮肥,防治旺长,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危害,以减少侵染机会。玉米收获后,进行土壤深耕翻处理,是减少翌年初侵染源的有效途径。

2、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药剂拌种可以减少种子表面带菌率,并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侵染,减轻病害的发生。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福·克悬浮种衣剂或30%克.多.霜悬浮种衣剂,按种子数量的0.3%进行种子包衣。二是在玉米8-10叶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80克+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对水30千克喷雾预防,重点是茎基部及周围土壤,注意要喷匀喷透。三是抽雄期至成熟期喷雾防治。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50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及穗部,以保护叶鞘、穗部叶片及果穗。每间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