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一村一品”集体经济模式
寻觅和美乡村建设路径
支队介绍
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因滨临颍河而得名。临颍县农业经济在全省领先,被评为国家粮食核心区产量大县、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千亿斤规划重点县和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临颍县农村多发展辣椒、大蒜、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关联产业。在2020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托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临颍县结合各村实际,贯彻落实“一村一品”政策,发展特色产业,涌现出了一系列“五星村”“亿元村”等先进村庄。本支队总共走访了十一个村庄、数个种植园、产业园。在此对南街村等6个突出村庄的调研情况进行介绍。
南街村
7月22日上午,实践支队参加了临颍县组织部举办的座谈会。在会上,漯河市领导、县委组织部领导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临颍县的发展情况。在县委组织部公务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会议举办地南街村的企业工厂、档案馆和文化园等等,对南街村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南街村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被称为“共产主义村庄”。南街村坚持毛泽东思想指导,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其民营食品经济发达,现有面粉厂、调味品厂等28家企业。2022年,南街村产值达到了22.3亿元。南街村村民免费享受水、电、气、住房、上学、医疗等多项福利待遇。在南街村档案馆,讲解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南街村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坚定的党组织、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集体经济模式对于南街村成功的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台陈镇王曲村
7月22日下午,支队前往台陈镇王曲村进行调研。首先,支队与村支书、副镇长、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等在座谈会上进行交流,了解了当地特色红薯的种植和生产模式,并对他们的品牌发展提出了建议。王曲村积极发展红薯种植业,结合数字化农田建设,打造出了特色红薯生产全产业链条。镇党委政府、村支部和合作社共同探索出“党支部+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土地+农户+科研机构”的生产经营模式。政府为农户搭建了销售平台,当地合作社收购红薯并进一步加工为薯片、薯条、“三粉”等产品。随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我们专门介绍了当地古法制作红薯粉条的特点。最后,我们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进入烟薯套种基地,了解当地特色的套种模式。在发展红薯产业的同时,村党支部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引导烟农发展“烟叶+优质特色蜜薯”套种模式,实现了一地多产、一田多收。新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赋能,使其跑出了“加速度”。
天然·红薯
营
养
丰
富
皇帝庙乡吴集村
吴集村位于临颍县南部,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吴集村依托优秀的自然水热条件、土壤特性和现代智慧农业技术,发展大蒜种植产业,打造出“利皇”这一知名品牌。7月23日,支队参观了吴集村大蒜展厅、大蒜培育基地等,并与当地领导、技术骨干等人就大蒜的生产情况、出售方式、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作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吴集村集体经济高速发展,每年为村民带来增收超100万。支队深刻体会到了“一村一品”具体实践为村庄带来的长远发展动能及巨大经济活力。
利皇大蒜
大郭镇胡桥村
胡桥村位于临颍县西南部的大郭镇,是临颍县集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全国乡村治理的示范村,是临颍县发展势头强劲的“新三村”之一。7月23日,支队前往胡桥村的种植基地、主题公园等特色产业进行了调研,并在党群服务中心对村支书进行访谈。胡桥村以苗木花卉种植、绿化工程为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胡桥村根据村内水系景观及村外苗木基地两大生态禀赋,规划了诸如蝈蝈部落游乐园等一系列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努力走出一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的旅游发展之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融互动,全面推动胡桥村的乡村振兴事业。
胡桥
苗木花卉种植
瓦店镇大李村
大理很远,大李很近!
车辆缓缓行驶,目光被漂亮墙画吸引;小院静静伫立,思绪飘入到乡村惬意生活中去。
这就是坐落于临颍县瓦店镇的大李村。7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临颍支队赴大李村进行参观,大李村前第一书记付沛沛向同学们介绍了村庄改造的方式过程。在大李村中,瓦片、砖石等村庄废料都作为了重启乡村振兴的原料,通过专业化改造,以“重装饰轻装修”的低成本方式,重现了农村自然、生产、生活、人情、时间之美,努力探索“文旅+研学+中医康养”的乡村振兴之路。大李村主街道上的墙绘都由前第一书记负责完成,而过去衰败破落的村庄也被改造为村庄特色民宿在改造的同时,大李村没有朝网红特色发展,而是通过设置景观、展示农具等方式,保留了村庄独有的的淳朴美丽。凭借这种独特的、充满创造性的景观,大李村被评选为了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荣获全省首批“五星”党支部。
巨陵镇英王村
7月27日,支队前往巨陵镇英王村进行调研。在座谈会中,支队成员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庄选调干部等人探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模式、成果与难题,并讨论了村庄规划的完成进度与侧重点。通过村级换届、干部培育、党员先行等方式,英王村形成了一个非常团结的村级班子。英王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在村南整合了400余亩土地,打造了一个一体化的蔬菜、水果种植和仓储基地,极大地增加了群众收入。2022年,英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荣获漯河市乡村振兴“十朵金花”示范村、市级森林乡村等荣誉。未来,英王村计划围绕土地做文章,进一步发展蔬菜关联产业,打造品牌效应,壮大村集体经济。随后,支队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庄乡愁文化馆。此馆为旧屋改造而成,内有多个村民自愿捐赠的老物件,将成为后续发展村庄疗养业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调研,实践支队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绝不是现代化发展潮流中的被抛弃或全然改造对象,朴实厚重的乡村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集合体,在经过调整后能够为现代化发展贡献独有的力量。“风物长宜放眼量”。通过切实的调研和创新的眼光,支队对临颍乡村的了解更加丰富。乡村振兴没有可复制的标准答案,需要因地制宜,敢于创新。通过实行强化党组织领导、完善治理体系、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多产业融合、发挥数字技术力量等举措,特色产业在临颍农村不断落地、创新并发展。临颍在乡村振兴领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朝着更好努力着,支队对临颍县的乡村振兴充满期待。
- END -
图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赴河南临颍支队
文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赴河南临颍支队
排版|宋晓戈
审核|尚广超 张钰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