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重磅】寻访博野乡村“守”艺人第十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08-10  11:10:30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在博野农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靠着一双双巧手传承传统技艺、助力家乡发展。雕刻彩绘、器具制作、刺绣印染……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有他们的地方,就有民俗风物之美,也有产业致富之路。他们,拥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乡村工匠去年底,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这些扎根乡土、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的技能人才,在传承“绝活”、留住乡愁的同时,对促进博野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野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发起的寻访乡村“守”艺人活动火热进行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博野县博野镇王营村的青年核雕手艺人——蔡一民。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蔡一民小伙儿的风采

???

径寸雕琢  手落生花 

---蔡一民寻访手记

      核雕,是一种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上的雕刻艺术,其体量大不盈寸,其空间指掌之间。这一方寸之间的微雕艺术古已有之,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家非常熟悉的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生动记述了天启年间王叔远桃核雕刻作品《东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博野县王营村的“90后”小伙儿蔡一民,经过10余年的潜心刻苦钻研,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核雕大师。

     5月7日,博野县乡村振兴局乡村“守”艺人寻访组走进蔡一民的“核艺舍”核雕工作室时,小蔡正坐在雕刻案前,手握刻刀,在拇指般大小的桃核上细细雕刻。刀尖跳动,碎屑落案,栩栩如生的人物从小小的桃核中跳脱出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自学成才的蔡一民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出生于1991年的蔡一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手党”。蔡一民笑着说,“我从小便喜欢手工制作,从生活细节中捕捉创作灵感,捏泥人、做弹弓、叠纸鹤、穿风铃……一度都是我儿时的拿手好戏”。2012年,21岁的他见到工友手上戴着一条核雕手串回来。这是蔡一民第一次接触核雕这种传统手工艺品,也是从那一刻起他便于与核雕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仔细观摩把玩后,蔡一民觉得自己也可以制作出来。当天,他便买来了一柄刻刀和半袋子桃核。白天上班,经过十几个晚上不停打磨雕刻,终于第一件算不上精品的核雕手串在蔡一民手上“诞生”了,得到一群工友的热情追捧,纷纷要求蔡一民给自己也雕一串。热心的蔡一民不好推脱,又一鼓作气给几位要好的工友每人做了一串核雕手串。而此时蔡一民还不知道的是,核雕艺术距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刚刚过去了四个年头。

       出于对核雕艺术的挚爱,蔡一民不久便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了他的核雕求学之路。蔡一民说,核雕之路就像一场修行之旅,雕核也雕心,行万里路、雕世间情、刻尘世百态。他从互联网视频上学习,到苏州、廊坊等地遍访名师求艺,同时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核雕活动,集众家之长,不断汲取创作营养。“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蔡一民在灯下潜心钻研。一次次稍不留神便被刻刀划破手指,蔡一民简单包扎后继续创作.......几年下来,靠着对核雕的热爱与执着,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进步迅速地蔡一民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不但精准掌握了浮雕、圆雕、镂雕等雕刻技法,还逐渐形成了自己因“核”施艺、随形而作、刻画入微、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整身立雕,雕工精致细腻,立体有层次。“做核雕最忌浮躁,只有用心用情,真正融入作者思想的作品,才是有生命、有温度的作品,雕刻出的作品才能栩栩如生,才会有生命力。”蔡一民说。

       小小核雕,失之毫厘,便会差之千里。在蔡一民的雕刻台上,摆放着10余把大小不同的刻刀。雕刻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刻刀,每一刀都需要精准合适。每一枚桃核形状、纹理都不同,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经蔡一民之手的核雕,每一刀的力度和角度都恰到好处,表面线条细致流畅。蔡一民核雕的作品个性鲜明,以佛像题材为主,其中弥勒佛占有很大比重,开脸细腻而不失端庄,喜庆而不显臃肿。他雕刻的弥勒佛,或身背童子、金刚善目,或袒胸露腹、豁达大度,或手执如意、随性自在,大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之势。目前,蔡一民被国内最大的匠人数据库“匠人百科平台”授予“百科千人荣誉证书”。他创作的弥勒佛核雕,2019年荣获中国·永清第三届核雕技艺大赛铜奖;2022年,在千龙网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创杯”文创大赛中荣获“最佳创意奖”。

      2019年,蔡一民成立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还运用网络直播等创新形式,无偿教授核雕技艺,传播核雕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目前,蔡一民的核雕工作室已经有十多个农村核雕爱好者在和他一起打拼,每人每年可以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蔡一民说,他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如今,蔡一民这位“90后”核雕工艺师已渐渐成长为全国核雕界年轻匠师代表之一。有人劝蔡一民去大城市发展,但他坚定地表示自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愿继续留在家乡坚守核雕创作,在实现自己核雕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们一起共同走上致富路,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在蔡一民心中,核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手艺人守艺传承的一份初心。

寻访博野县乡村“守艺人”活动征集令!

为保护具有博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且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的民间工艺,培育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工艺传承领头人,为了留住这份美好,守住这份回忆,弘扬乡村本土文化,汇聚民间智慧,挖掘优秀人才,自即日起博野县乡村振兴局全县范围内,开展征集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乡村“守艺人”活动,探寻那段令人怀念而又未曾消散的记忆,去寻找那种最平凡而又不再平凡的气息。

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他们或在博野乡村一隅默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这些手艺,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有温度的信物。择一事,终一生,致敬所有朴素而又真挚的乡村手艺人。

一、活动主题

寻找博野乡村“守艺人”


二、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博野县乡村振兴局

三、征集时间

征集时间:2023年4月1日—2023年6月1日


四、征集内容

      寻找生活中的乡村“守艺人”,主要刺绣印染、纺织服饰、编织扎制、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金属锻铸、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器具制作等各行各业的乡村手工艺人。


五、联系方式

      欢迎各镇村积极推荐、各“守艺人”踊跃自荐。     

     联系电话:0312--8312960;

     联系人:孔运涛 王大鹏  王红雨     


六、相关事项

      1、县乡村振兴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以人员稳定性、工艺水平、从业现状、授徒意愿为选拔标准,通过宣传发动、一线推荐、入户考察、专家评审、公示命名等程序,选拔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民间工艺传承领头人”设立一批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扶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

      2、通过开展技能比赛、产品展览展示等活动,加大乡村工匠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品牌公信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定期推出乡村工匠知名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依托博野县梨花节、采摘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进行现场展示和交易,逐步实现民间工艺作品向农旅商品的契合转化,全力打造博野特色农旅商品品牌

      3、在加大选拔培育力度、持续做大总量的基础上,着力在工艺提升、商品转化和招商利用上作文章,引导乡村工匠和民间工艺传承领头人按照“小型化、批量化、商品化”的标准,逐步实现民间工艺作品向旅游商品的契合转化,进一步增强乡土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质效,为博野乡村振兴贡献一份民间艺人的力量!

博野人都在看  点击进入

今儿,博野县在全市乡村振兴系统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聚焦】河北农行首届“兴农节”博野分会场活动启幕

【落实】博野县乡村振兴局召开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年度考核争先创优推进大会精神部署会

【节气】今日立夏

【借鉴】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要用好“四把钥匙”


责编:振小兴


来源:博野县乡村振兴局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