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 免费订阅
农业“小白”想要从地里“刨食”,毅然决定关掉工厂回去种地,竟摸索出一本厚厚的“种菜攻略指南”,不仅每年轻松销售2800万斤蔬菜,还帮助同行人解决滞销难题。
关掉工厂回去种地
35岁的付晓武原本在广东惠州开了一家工厂,是知名品牌的供应商,效益蒸蒸日上。
2014年,付晓武回到老家探亲时,看到家乡的地有不少荒着,十分心痛。
付晓武说,微信搜索菜农圈关注加入圈子,一家20亩地,每年种地时间也就三四个月,种了一季后就不知道下一季种什么,只好出去打工。
其次,老乡们种出来的菜品相参差不齐,也卖不出好价钱。辛苦劳作一大年,工也没打好、地也没种好。
看到家乡的现状,付晓武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用工业量产化的方式去发展农业,也许是条路子。
这一想法很快遭到家人的反对。妻子李先菊就是最先提反对意见的人:“隔行如隔山。你连小白菜和上海青都傻傻分不清楚,还想靠种地赚钱?”但付晓武认准的事,绝不放弃。
他关掉惠州的工厂,毅然回到家乡扭转2000亩土地,建设3000平方米的蔬菜深加工车间和1000立方米高低温冷库,做起了一个从地里“刨食”的新农人。
妻子的话没有错,付晓武原本就是个农业“小白”,想要从地里“刨食”谈何容易。
第一年,由于销售渠道尚未打开、生产出的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原因,除去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外,他还净亏损近200万元。
“外地发来的上海青8毛一斤都有得赚,我本地的卖8毛还亏本,卖相还没别人的好。这样的竞争力,我不亏谁亏?”很快,付晓武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远赴日本、山东等蔬菜生产地学习考察,同时坚持用工业量产化手段管理,对农作物生产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生产工序和标准。
付晓武专门制定了一本厚厚的《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控制方案》,其中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施肥方法、蔬菜分拣加工包装、产品溯源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杀虫除草要用定期定量生物农药、撒药7天以上才能收割,施肥时间、浓度如何把握。每次出菜,付晓武还会安排专门的农检员检测农药残留量,一旦超标就予以销毁,绝对不流入市场。
一开始,有农户不理解:“我种了一辈子菜,现在要你这个没种过菜的年轻人教我种菜?”付晓武便反复给他们讲道理:“农药超标、坏烂的蔬菜很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风险,害人又害己。”
“这批白菜绝对不能流入市场。”付晓武将该农户地里足足两万棵大白菜,以3万元价格收购后,全部捐赠到养殖场当饲料,又帮助该农户重新铲地、补肥、播种……
看到丈夫整日在地里废寝忘食地忙碌着,李先菊也不忍心了。她将孩子留给老人,自己跟着丈夫奔走在田间地头。
所幸的是,乡亲们听进去了付晓武的“大道理”,也发现按照这些“条条框框”种出来的菜,确实能卖个好价钱,也就认准了这个理,一条心跟随付晓武。如今,他成立的汇春现代农业科技园年产值高达7000万元,已经带动了200户农户科学种植蔬菜,基地共有工人1200名左右。这些人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工作,且收入比外出打工还要高。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付晓武发现,广东菜心、上海青、红薯叶这些外地品种在武汉很受欢迎,但由于运输等原因,价格居高不下。他决定差异化经营,在武汉本地种植这些蔬菜品种,降低成本。
在与多个大型销售平台合作的过程中,他发现打通这些销售渠道的关键便是蔬菜质量过关。
为此,微信搜索菜农圈关注加入圈子,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坚持走工厂量化生产蔬菜,不仅让自己在农业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还能帮助其他同行人。
2021年11月,正值莲藕大上市时间,东山农场有八九户莲藕种植户却犯了愁:共有约3万莲藕滞销无人问津,怎么办?得知此事,付晓武检测该莲藕质量确保合格后,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几天内帮助该种植户将3万斤莲藕销售一空.......
随手点个赞,今年一定赚。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内容所涉及项目仅供参考,生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 —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