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1-16
05:54:48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近年来,秦亭镇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富民产业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美乡村建设等全面振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紧盯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和“14+6+5”建设内容,按照“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全面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注重从村庄实际出发,全面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因地制宜提升建设质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一是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沿463县道主线,持续在挖掘“秦人立邑、非子牧马”历史底蕴上加力,打造“青松迎客”、“秦风在兹”、“健身公园”、“秦邑风光”、“359旅途经清水纪念处”、“秦文化展馆”等8处旅游节点,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域旅游的雏形已经展现。二是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按照乡村发展和村庄规划编制,优先选择秦亭、店子2村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立足共建共管共享,持续深化“党群说事+”机制,积极发挥乡贤作用,聚民意、解民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村危旧院墙、私建乱建、家畜放养等难题,通过村庄绿化、沟渠治理、道路硬化、铺设排污管网和修建晾晒场等基础设施,切实为群众带来了实惠、赢得了良好口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三是压紧靠实责任推进项目建设。在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全过程,建立“四级”包抓机制,立足共建共管共享,持续深化“党群说事+”机制,通过建设沟渠治理、道路硬化、铺设排污管网和修建晾晒场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截至目前,秦亭、店子两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工程类项目总体进度都达到100%。四是积极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我们探索推进“五治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政治建设强引领,推行“头雁”引领工程,充分激活带头人队伍,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强基础。充分发挥“议、干、管、评”的“自治”模式,协商落实为民实施60余件,进一步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运用“法治”模式,坚持化解矛盾纠纷党员先行,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通过“德治”筑基,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移风易俗。强化“智治”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强大支撑。五是充分激活“主人翁”内生动力。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感、成就感、荣誉感,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反映办结更有“速度”、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切实发挥“触角”作用。构建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组长包组、党员中心户包户的四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紧扣产业体系建设,多元发展助推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壮大。围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以补链延链为着力点,持续发展壮大“蚕豆、黑木耳、汉麻”等三大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其它产业提质增效,在产业基地建设、农业园区创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出实招见成效,持续壮大产业发展后劲。在全面完成23000亩蚕豆、8000亩汉麻、800亩万寿菊、3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联营联建”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店子梁—百家凤凰产业片带上种植“秦亭汉麻”10000亩,年庄梁种植万寿菊1000亩,秦亭河流域种植蚕豆10000亩,樊夏后湾里种植饲草玉米2000亩,店子河流域打造500亩黑木耳种植基地1处,盘龙、全庄种植马铃薯1000亩,张吕梁种植中药材3000亩,薛赵梁冬小麦1000亩示范点1个。

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多管齐下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继续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四包”责任机制,紧盯2023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制定了《秦亭镇2023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有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巩固发展成效。我们按照资源资产盘活、自主经营、乡村旅游和项目带动等发展模式,聚焦黑木耳、蚕豆、汉麻种植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已实现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762.16万元,村均40.11万元,1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村占100%,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占94.74%。三是用活三部委项目。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依托中央三部委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先后建成长沟村金银花加工厂和店子村食用菌种植基地2处,每年按照不低于10%收益分配村集体,可为2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可带动周边5村200余户在家剩余劳动力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