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绥德三农人物 | ⑫梁胜 :推广良种促增收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3-11-23  19:37:31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多年之后,又服务于农村,在这片沃土上继续奋斗。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技术人员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他们研究和推广适应本地环境的先进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实现农业规模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他们致力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农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与时俱进的技术水平。与农民紧密合作,传授技术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坐炕头、趟地头、送技术、传经验,用汗水与辛劳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实干促振兴,以奉献为使命,为展现绥德县农业人数年来在三农战线上奋斗的风采,“绥德三农”公众号特推出“绥德三农人物”展播,展播序列不分先后。


本期三农人物:梁胜,绥德县种子技术推广站站长 高级农艺师

▶个人简历

梁胜,男,1972年3月出生于绥德县韭园沟乡三角坪村,1990至1993在绥德中学就读高中,1993年至1996年在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即榆林学院)上学,大专学历。1996年8月分配到县农技站工作,2000年6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12月任命为绥德县种子管理站副站长,2016年5月任种子技术推广站站长。

▶从业经历

梁胜同志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参与并实施的项目有:地膜玉米工程、地膜花生、大垄沟、“双千田”、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扩繁、双沟覆膜绿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千亩高产示范项目、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干部扶贫包村、“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业技术辅导等大量工作,为绥德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旱作农业技术推广:1996年—2001年,推广旱坝地地膜玉米1200亩,创旱坝地玉米最高亩产记录705.1公斤,增幅55%以上;推广垄沟栽培技术1500亩,水平沟栽培技术3000亩,推广川水地地膜花生种植技术5000亩,推广旱坝地地膜高粱栽培技术800亩,创旱坝地地膜高粱高产新纪录,亩量产400公斤以上,增加经济收入4.2万元。

     2.推广双沟覆膜绿豆栽培技术:2001年—2003年在中角镇、马川乡、韭园乡等乡镇山地机修宽条梯田上推广示范双沟覆膜绿豆600亩,山旱地绿豆平均亩产126公斤,较大田绿豆亩产83公斤平均亩增产43公斤,增产率50%,平均亩增收249元。
      3.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2003年至2004年在薛家河镇、四十里铺等乡镇引进示范马铃薯新品种紫花白2000亩,山旱地马铃薯平均亩产1397.2公斤,较当地老品种平均亩增产504公斤,增产率56.4%。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新品种产量高、品相好、口感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4.双沟覆膜、全膜覆盖、地膜覆盖技术推广:2005年至2007年在中角镇白家山农业示范园及周边村推广双沟覆膜绿豆栽培技术与集雨窖灌配套技术700亩,新建集雨窖64口,平均亩产量90公斤,较大田平均亩增产35%左右。在辛店乡、张家砭乡、吉镇镇等乡镇8个自然村推广地膜玉米2860亩;地膜玉米平均亩产达625.4公斤;地膜绿豆平均亩产88.3公斤;在张家砭乡推广全膜覆盖200亩,种植栽培玉米、马铃薯、蓖麻等作物,其中全膜覆盖玉米平均亩产558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1825公斤,蓖麻平均亩产136公斤,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5.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推广:2008年至2009年在吉镇镇、义合镇、中角镇等镇16个自然村推广脱毒紫花白新品种3000亩,推广原源种薯10万粒,马铃薯高产示范田800亩。马铃薯新品种平均亩产1872公斤,增幅29.5%;马铃薯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2250公斤,亩增产850公斤,总增产680吨,增值54.4万元。
6.创建粮油高产示范:2009年在中角镇白家山农业示范园在创建山旱地马铃薯高产示范1100亩、谷子600亩、大豆1000亩,马铃薯平均亩3450.2公斤,谷子平均亩产351.9公斤,创我国山旱地粮食亩产量最高纪录。

 7.种子市场监督管理
(1)积极开展种子执法:积极配合县种子执法大队、市种子管理站等执法单位,对重点全县种子经营门市、个体销售户开展普查与定查结合,随机抽查检验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检查无证经营、无包装标识、未审先推广、虚假广告、掺杂使假、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散装种子销售行为。

(2)建立种子经营备案:结合种子市场抽样与监督监管,要求种子经营企业、个体户建立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表,认真填写种子经营基本信息,建立较为完善的种子经营基本信息。年平均备案委托代销8单左右,经营不分装备案65单以上,备案网点合计20起以上。
      (3)严禁销售转基因玉米种子:严禁在我县境内非法从事玉米转基因制种生产;同时积极开展种子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3.15宣传日,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种子法》《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利用宣传画宣传《农作物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发放技术宣传资料5000余份。
      8.马铃薯“一亩田”工程:2015年至2017年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引进推广脱毒马铃薯1200吨,引进马铃薯品种有:脱毒紫花白、青薯9号、冀张薯8号等品种,在全县16个乡镇339个自然村每户发放一亩种薯,在3年内达到全覆盖,确保良种推广覆盖到千家万户。
      该项目实施后,(1)产量增加:马铃薯高产示范10000亩,平均亩产75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2655公斤,较全县马铃薯大田平均产量485公斤亩增产265公斤,增幅54.6%。(2)产值提高:按当年马铃薯市场平均销售价1500元/吨计算,平均亩产值1125元,较当地马铃薯平均亩产值727.5亩增加收入397.5元,增加总产值397.5万元。(3)品种多样化:由原来单一品种改变为3个以上品种,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户对马铃薯品种的需求和渴望。(4)病害减少:通过对马铃薯田间病虫害发生分析比对发现,自从2015年实施以来,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县发生推迟,在雨季晚疫病没有大面积发生,而且种薯收获后发现很少有马铃薯环腐病,根据近年来田间调查数据显示,马铃薯晚疫病和环腐病得到的很好的有效控制,提升了马铃薯种薯的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9.谷子统繁统供:2019年至2021年在全县15个乡镇一个中心共实施了谷子良种11.5万亩,先后引进谷子良种、晋谷21、晋谷29、汾选3号、吨谷1号、长生07等谷子品种6个共计7万公斤,谷子良种推广平均亩产185公斤左右,较当地传统品种平均亩增产33公斤以上,增产率17.83%;经济增值效果明显。同时极大地减少了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危害,提高了谷子品质与产量。
      10.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2019年至2021年,主持并积极参与我县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
     (1)普查情况:完成并报送1956年、1981年、2014年、2017年农作物种植资源普查基本情况普查表、统计表、汇总表共计4套,基本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植资源普查与征集表及其全部数据录入,梳理清楚了前两次普查应录入的种质资源相关信息,填补了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历史空白和遗误。
      (2).普查与征集。全县普查共征集各类种质资源42份,其中已登记、定位、编号35份,(其中果树类12份,蔬菜类14份,经济类6份,粮食类3份),涉及种子资源13科20个种属,征集表35份,照片241余张;目前已经将收集到的35个品种上报西农院校,合格验收30份,基本完成了上级标定的任务。
     11.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15年至2017年承担陕西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主要开展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相同地理条件相同种植模式相同施肥量等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研究。引进马铃薯优良新品种9个:陇薯7号、青薯9号、红玫瑰3号、紫玫瑰2号、紫花白、冀张薯8号、中薯18、陇薯13号、黑美人等。结果显示:青薯9号平均亩产2101.05公斤,位居第一;中薯18平均亩产1800.9公斤,位居第二;陇薯7号平均亩产1734.2公斤,位居第三;陇薯13号平均亩产1684.18公斤,位居第四。结果显示以上四个品种适宜我县山旱地栽培推广。
      12.玉米品种增密度提单产示范:2020年至2021年在我县吉镇镇上刘家沟旱坝地块开展玉米品种增密度提单产示范,种植密度3800株/亩(株行33cmx53cm)、密度4200株/亩(株行距:40cmx40cm),密度4400株/亩(株行距:33cmx45cm)三个种植梯度。参试品种有:DF617、德单1403、纵横836、金科玉3306、金科玉3320、大丰26、陕科9号、陕单653等33个品种;测产结果显示:金科玉3306播种密度4400株/亩的产量第一,为697.93公斤,较播种密度3800株/亩增产38.18公斤,增幅5.8%;较播种密度4200株/亩增产48.13公斤,增幅7.4%;因此该品种今年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400株/亩。德单1403:播种密度4400株/亩的产量第一,为813.88公斤,较播种密度3800株/亩增产231.96公斤,增幅39.9%;较播种密度4200株/亩增产234.62公斤,增幅40.5%;增幅均鲜明,因此该品种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400株/亩。
     13.小杂粮主推品种筛选试验示范项目:2018年承担省种子管理站部署的县区小杂粮品种示范展示工作,主要展示我县种植的各类小杂粮品种58个,共占地面积25亩,谷子品种16个、高粱品种10个、小杂粮豆类品种共32个。2019年继续开展小杂粮示范展示:参试品种36个,其中谷子3个、高粱10个、糜子3个、大豆、黑豆、小杂豆20个等。
      14.榆林市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及种质资源展示项目:2022年至2023年承担榆林市种业工作站建立的《榆林市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及种质资源展示项目》:建立了玉米品种展示示范(30个品种)、玉米品种示范(25个品种)、马铃薯品种展示(10个品种)、高粱品种展示(10个品种)、谷子品种展示示范(10个品种)以及种质资源展示(60个品种)等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区;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玉米品种10个、高粱品种4个、马铃薯品种5个、谷子品种3个。同时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展示,观察各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资源依据。
      15.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项目:2022年至2023年,梁胜同志被县农业农村局聘用为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项目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实地规模勘验、水源精准定位、面积精准航拍、项目实施等具体工作。(1)2022年实施旱作节水农业2.11万亩。完成建设2.19万亩;其中,漫灌改滴灌660亩,旱作集成5000亩,山地“四位一体”补灌15592亩。涉及我县满堂川镇、薛家河镇、名州镇、崔家湾镇等13个乡镇18个自然村27个工程标段(2)2023年实施旱作节水农业1.976万亩,其中实施旱作农业节水“四位一体”集雨补灌0.976万亩,推广实施旱作集成技术1万亩。涉及我县满堂川镇、田庄镇、定仙墕镇等13个乡镇29个自然村29个工程标段。
      通过实施该项目,极大地提高各类农作物、山地苹果、巴杏、红枣、花椒、酸枣等作物基地的抗旱能力,提升了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品种,提高了各种栽培作物的经济效益。为我县建立了集中连片推广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样板,极大地推动规模化经营、示范推广,建设了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成果及奖项

成果奖:2015年荣获陕西省第十六届(2013—2014年度)《绿豆榆豆一号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于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荣获陕西省2021年度“渭北及陕北苹果园绿肥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论文发表:2015年9月在《农技服务》总第324期省级刊物发表了《绥德县山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2016年1月在《农业科技与信息》总第474期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浅谈如何搞好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等论文。

2022年度被榆林市种业工作站评为榆林市种业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度被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评为品种审定试验先进个人;

2018年度被榆林市种子管理站评为全市种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17年度被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评为全省品种审定试验先进个人;

2017年度在全市基层农技员培训中被榆林市农业干部学校评为“优秀学员”;

2015年度在全市农技人员培训中被榆林市农业干部学校评为“优秀学员”。

2015年度被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评为全省种子试验能手;

2015年9月,在榆林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能大赛作物种子繁育工项目中荣获三等奖;

2015年9月在榆林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农技人员种子生产培训中,被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评为“优秀学员”;

2014年度被榆林市种子管理站评为“品种试验能手”;

2013年度陕西省农技员培训(第四期)种子班中被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评为“明星农技员”;

2013年度被榆林市种子管理站评为种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12年度在榆林市基层农技员培训中被榆林市农业局评为“优秀学员”;

2012年度被榆林市种子管理站评为种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度被榆林市种子管理站评为全市种子管理系统“十佳试验能手”;

2010年10月,在陕西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成绩显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先进个人;



供稿 | 绥德县种子技术推广站

编辑 | 陈卫卫     审核 | 崔    婧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