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农业招聘信息

农业大数据环境下的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

来源:农业人才网 时间:2024-01-31  01:39:20 作者:农业人才网 浏览量: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3年第7期,目次24


摘要:在农业大数据背景下,山东省郓城县黄安镇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能够改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难控制、粮食总产量受此影响等问题。结合大数据监控平台,黄安镇可以及时了解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数据,对病虫害防治监测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农业大数据在病虫害监测过程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技术,以及黄安镇大数据病虫害监测应用现状。一旦数据值出现异常,智能化检测预警系统便会及时预警,为黄安镇农作物病虫害提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检测预警

数据显示,黄安镇有耕地面积6.9万亩,人均1.2亩,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7万吨,其中小麦2.1万吨,玉米0.6万吨。 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5.6万吨。根据数据研究,可得知农业是黄安镇的支柱型产业。在农作物病虫害控制中,结合农业大数据技术非常重要。农业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以及良性干预,收集中国其他地区的病虫害数据,与黄安镇数据进行匹配。考虑当地的特殊情况,该数据库还可智能分析、调解、干预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传统的病虫害预测准确性以及处理时间有一定的问题,如准确性不高、处理时间明显滞后。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对这些缺陷进行了针对性改进,保障其更具智能化、精准化。

  1

农业大数据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应用要素

1.1   加大新型技术的创新

加大新型农业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黄安镇通过农业大数据技术,形成良好的生态链,实现大数据真正集成创新。病虫害有一定的暴发趋势,如受季节或当地客观因素影响,某些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大量暴发。如果暴发的病虫害还有某种媒介昆虫参与,对于病虫害的控制就会更复杂。传统的病虫害监测技术很难进行多样性的数据分析工作,农业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综合性的智能监测系统。病虫害数字监测预警系统促进技术集成、业务集成,构建中国新型的农业资源共享系统。黄安镇能够在此系统中完成跨级别、跨区域的协同管理。改善当地病虫害感知预测以及预防效率,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1]。

1.2   打造农业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

黄安镇的农业数据标准化进程,与其他省份相比有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例如,数据储存以及分析结构不合理,这制约了黄安镇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体系的发展。要结合基础数据,改善传统的数据收集形式。以时间线方式,提高病虫害数据传输的效率。还需要结合物联网传感器、移动终端等基础设施,构建农业标准数据库。明确黄安镇当地农作物病害的主要品种以及发生传染的因素。结合计算机处理,建立生态模型以及预警模型,使数据有可视化的特征[2]。便于专业人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预防建议。

1.3   提高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兼容性

提高农业大数据平台自身的兼容性,使农业大数据平台成为便于应用、有效应用的智能化监管体系。目前,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平台虽已建设完毕,但有一定的使用门槛。系统界面设计过于复杂,很多农户虽然通过手机端能够访问该平台,但对于如何操作以及对于数据如何进行分析,依然有一定的难度[3]。需要借助他人指导才可进行查阅数据,这与农业大数据的推广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要优化现有平台的兼容性,降低操作门槛,保障所有的数据分析便于识别,使农户在该平台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到信息,增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控制能力。例如,田间病虫害调查能够对各农田进行病虫害数据的自动统计以及自动传输,该农户如发现农田病虫害较为严重,则可以将数据打包发送至对应的专家咨询界面,使专家能够在远程进行协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解决策略。建立数据基准体系,黄安镇的农业数据化标准进程尚不完善,制约当地农业市场的发展。要确保农业基础数据、储存时间、储存形式、储存内容合理分配,打造标准化系统。

2

农业大数据环境下的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

2.1   RS、GIS、GPS技术

农业大数据环境下,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通过3S技术能够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监测。如遥感技术、GPS技术、GIS技术,其中遥感技术是黄安镇主要使用的技术之一。能够通过布置各地的传感器收集数据,随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可视化图像,辨别图像中的标识物。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发生,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传统的手动收集方法很容易导致原始数据丢失、损毁,遥感技术通过图像识别,监测植物生长,调节周围的环境因素。GIS技术有强大的空间处理能力,搜集气象数据、病虫害类型,预测当地病虫害的传播趋势。例如,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7万亩次。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6万亩次。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3万亩次。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1.83万亩次。稻瘟病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次。稻杆潜叶蝇预计偏轻发生。胡麻叶斑病局部偏轻发生。通过相应数据,能够清晰地了解到黄安镇的农作物现状。GPS技术则是基于遥感技术以及GIS技术集合的一种技术,通过准确的物理定位,结合植保无人机,能够对病虫害暴发地区害虫进行集中杀灭。

2.2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当地的病虫害进行预警,了解各因素以及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其是否为线性基础。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很难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因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较为刻板,需要人工调节算法、分析数据。而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思维结构,有自我学习、自我组织的能力,且容错性较高,对病虫害的模型建设有极佳的应用优势。

2.3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将对应的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随后在可视化角度进行分析。如对于A农田,图像处理技术将A农田划分为A1、A2、A3、A4, 对每一区域再进行细致划分。以点至面,充分了解各区内的实际情况。随后进行拼接,形成完整性的图像。在拼接过程中,图像的细致性通过“机器视觉”以及“计算机视觉”不断优化。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有质的提升,为病虫害早期预防、识别提供优势。此外,图像处理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还可以提供对应服务,如定位跟踪、命令调度、决策支持等服务。在病虫害预测过程中,还可以额外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植物除病虫害以外受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湿度、光照、土壤营养物等,都是关键指标。只有植物营养保证供给,才能使植物长势良好,拥有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多样性调节,实现病虫害数据监测的“维度”提高,保障黄安镇的病虫害有效控制以及预防。

2.4   SVM技术

SVM技术称之为“支持向量机”技术,适用于样本性、非线性以及高维模式,能够将原本的空间样本映射高维特征空间,获得最理想的分类面,保障原有的数据分离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在病虫害预警以及监测数据分析中,支持向量机虽然有样本收集速度较慢等问题,但在后续结合其他算法进行优化,将有效提高其计算的速度以及支持性。

2.5   粗集理论技术

通过粗集理论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预警监测。黄安镇通过近年来农业大数据应用建设,当地数据库已有一定的资源。而粗集理论技术集合现有资源,将原本不确定的数据在知识库中进行再次分析描述。粗集理论能够基于国内各地区所提供的大量数据,进行重复性、精准性描绘分析。删除各数据中的冗余信息,从而简化数据中的隐藏关键点,是病虫害早期预警的重要技术之一。









3

结语

综上所述,黄安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针对性防控。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吸收应用新技术,并进行开发优化。可以有效监测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建设对应的预警模型。强化大数据建设方案,保障数据之间互通互享,与其他领域结合,提高当地病虫害数据收集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水平,保障当地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1]张蕾,江幸福.中国草地螟发生趋势与防控策略[J]. 植物保护,2022, 48(4):68-72.

[2]张晨光,詹有松,许新新,等.数字化赋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5):1082-1087.

[3]徐珍玉,梁德明,潘威.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农业病虫害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22,48(6):4-6+18.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黄安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4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7087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7*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聚才网络 皖ICP备20008326号-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仕阁大厦B做10层(1012-1)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